语文知识直播间(第一期)
——李昕瑜
大家好,欢迎来到昕瑜的直播间,第一次直播是比较紧张的,而我们第一次直播的主题呢,就是围绕“诗、词、曲”来说的,我们自己的身边会有很多热爱诗词曲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是能真正用心去欣赏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词曲的世界。
先说诗吧,诗用书面语解释它是文学体裁其中的一种,从古代开始诗人们就通过这些有规律的语言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当时的战况或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关于诗还有很多历史呢,在古代,诗和歌都是属于有节奏感,能放松身心的一种艺术,而区分诗和歌,就是要看合不合乐了,如果合乐就歌,不合乐就诗。诗人常常被定格为被神灵赐予特殊灵感的神秘人物,所以人们自然对诗就有了一种崇高的敬意。诗的出现,可以说是让我们认识历史并记载、传递历史的一种债务,许多我们想了解却不了解的事情,在诗里就能体现。
词,其实与诗大部分相似,可以说词是由诗发展而成的,起初源于唐代,后在宋代繁盛了起来。词最开始是配音乐的,可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了诗的别体,有余”。但是词与诗不同的地方就是,词大多为长短句,而诗却每句字数都相同。词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小令,二是中调,三是长调,这三种都是按照每首词的长度来分类的,所以都有一定的规定。
曲的形成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他句法较词来说比较灵活,不太死板,也被称为“元曲”。元曲的鼎盛时期,是在元代,都采用了演唱的形式,元曲就没有很多规定了,可以在曲牌中加衬字或是增句,押韵上也允许平仄通押,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元如此繁盛的原因唯有两方面,一方面元曲继承了宋词和唐诗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也更加直接,更为大胆。
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理应去传承,去发展!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语文知识直播间(第二期)
——朱若愚
大家好,欢迎来到语文知识直播间,今天来说说《次北固山下》这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王湾,是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之间,有很多作品,全唐诗中记录了十首。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香山水所倾倒。受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著名的一首。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船于江苏镇北固山下,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这一句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尾的“乡书”、“归雁”首尾呼应。
第一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帐,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变得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便越来越精彩,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单单只是“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正字包括了“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冬日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间的更替,而且是那多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诗人想:雁儿啊,劳烦你们飞过洛阳,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本期节目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