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整理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当然只是我个人认为的主要内容,肯定不是很全面,想要深入了解,可以把书看完。
一、 阻碍人好好交流的原因:
1、道德评价
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2、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3、回避责任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但在我们却常常采用淡化自己责任的表达方式。“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其他常见回避自己责任的理由: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
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么做。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
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
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无法控制的冲动
为什么吃巧克力?
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4、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二、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好好说话。
非暴力沟通: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一) 表达自己
1、观察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要区分观察与评论,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2、感受
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
a.区分感受和想法
例如:“你不在乎我”这是对别人态度的判断而不是感受。这样只会加剧矛盾。
可以这样说“你刚才没有回应我,我很难过”。
b.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
例如: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等等。
3、需要
体会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4、请求
a.请求而不是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b.提出具体的请求(最好提出感受与需求。“晚上就不要出门了吧”“我担心天黑了晚上坏人多会不安全,晚上就不要出门了吧”
c.请求反馈 表达自己的意思后请求对方给予反馈,如果对方给予反馈表示感谢,如果对方不反馈,倾听对方的感受与需要
(二)倾听他人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请求后给予反馈。例如在倾听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保持关注,充分倾听他人
当我们没有心情关心别人的,不妨告诉对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是很好,无法去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