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当事人能为自己的问题负起解决的责任,咨询师可以试着用“希望我怎么帮助你处理此事?”来作为开场。当咨询师以此姿态出现时,便暗示着负责任解决问题的是当事人本人,咨询师只是辅助的角色。此时,当事人也就不得不负起主控思考之责。
如果来接受辅导可以有用,你希望能有什么改变?
今天我们讨论什么主题,对你会最有帮助?
你希望你生活中有哪些小小的改变?
这类问题,除了会让当事人澄清自己所要的目标,也会较愿意为问题解决采取行动。同时,同样的问题也代表着一种开放的态度,表示咨询师愿意从当事人想要讨论的话题开始,也显示了当事人有决定辅导内容与方向的空间,如此将带出当事人更为主动参与辅导过程的可能。尤其若当事人能够从他想要的目标开始谈起时,通常当事人会最具有关注力与改变动力,辅导工作的成效自然事半功倍。
SFBT咨询师是协助当事人学习解决问题的人,咨询师无法替代当事人学习或者替当事人过他该走的人生。尤其,SFBT也不像传统的咨询,是以咨询者为专家,以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为主要素材。换言之,咨询师只是一位辅佐者,而不是当事人本人;咨询师若能看到咨询师角色的限制之时,往往会看到自己更能集中力量地协助当事人之处——帮助当事人自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