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在《狼王梦》中,作者沈石溪以浪漫的情怀、理性的审视、冷酷的诉说向读者呈现了一心立向只将四只小狼培育成王的母狼紫岚的梦的故事。作为母亲,紫岚的一生是希望与幻灭的交织。四个儿子先后因她的狼王梦相继离去,最终她以死相拼保护狼孙,将梦寄托。作为母狼,紫岚的一生是奋斗与孤勇的充斥。希望总是在即要达成的瞬间幻灭,坚持和信念成就了紫岚的奋斗、见证了紫岚的孤勇。但当一切都败走于死亡之时,紫岚的内心仍然执念于王的梦,执着于她梦的坚守。为什么她如此的恐惧平凡?读完小说后,我的内心不断翻滚出疑问。
作家梁晓声写过一片《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的文章。起因是他在被邀讲座时与一名大学生关于“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的对话。梁晓声先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深怀恐惧”的原因。当我们的价值观念集体导向不平凡才是真英雄,如若让我们接纳其实自己就是平凡的、是普通的、甚至是平庸的?既然平凡与不平凡之间有界,即按随机比例,平凡者就得占半,而我们极有可能就是那一半中的一员。不甘于平凡而本质却又是平凡的,这样的纠结一定会让挫伤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我是平凡的”往往就顺其自然的之于“不平凡”之后,“我不重要”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平凡”之外衣;“平凡是可耻的”极有可能就成了我们的偏执。
有了这样的偏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敢于”平凡,也就有了梁晓声文章里“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宁三十五岁以前自杀”的大一学生。像母狼紫岚这样,就算头破血流也要让儿子们成王的“不敢”是悲壮和残忍的,于是有了她的种种偏爱、隐忍、残酷,孩子们却因梦而去。黑仔因紫岚的偏爱而心生无畏被金雕抓走;蓝魂儿因黑仔的离世而集“宠爱一身”,“狼性”充分显露之时却因“第一个冲上去”的意气风发,而被困于猎人的陷阱,终以“狼”的方式悲壮死去;双毛更为可怜,紫岚从未关注和怜惜过它,在不得不背负起“王”梦时,对它来说,是残酷和无情的,而事实上,紫岚以几近残忍和极端的方式去刻意训练双毛时,她也为这场“残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成为一只跛脚狼。但显然,作者并不愿意就这样成就紫岚的狼王梦,双毛被狼王洛戛打败死去了。“与其说它死在了头狼手下,还不如说死在了自卑手下。”唯一的女儿媚媚,也难逃王的“负重”,紫岚以强硬的手段媚媚的爱恋并杀死了吊吊,当媚媚与卡鲁鲁产下幼崽后,显然这些幼崽又成了紫岚梦的寄托。只可惜,紫岚已去,梦也随风。作者用尽心思的一气呵成,也许只是为了紫岚的“王”梦。想来,“紫岚”这样的角色现实中并不少见,他们是母亲?是父亲?还是老师?而又有多少孩子因种种“背负”而痛苦不堪?又有多少孩子因为种种的“不接纳”而失去自我?这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少次的热泪盈眶,让我看到了“我们”内心的纠结、不敢与不甘;“我们”情感的彷徨、不愿与不想。血淋淋的现实也好、硬生生的纠正也罢,如若我们对于平凡嗤之以鼻,继而一定会否定自我。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杨绛先生说,“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生而为狼,亦或是为人,当真正站位于所谓的食物链的“高端”之时,平凡终究亦是我们的归处!(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于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