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相关的事都和语文有关
今天阅读和分享连中国老师的《语文课||》第一大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第3页至45页的内容。
以下是第一部分目录:
语文课里该有教师的气脉惊魂
语文,度我们的生命都更富生机的地方去
教育就是自此师生有了一座头顶的星空
NBA中悟教育
阅读,不只是好书与学生之间的故事
在悠久的岁月中倾听生命的回音
从目录中不难看出,这位在教育和文学领域深有造诣的专家教师,试图阐述语文教师对作品解读的意义、语文课堂对师生精神的锻造、生活中的教育以及自己在大阅读和推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语文课里该有教师的气脉惊魂》中作者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一类有气脉精魄的教师的课堂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在充分实现自己的过程中,他流出的温度、卷起的波澜、昂起的气势,甚至他的唏嘘感叹悲情无助,伴着语言和文字,才能化成道道甘泉,真正涌向流血与学生的心间。”
这样的课堂,是师生难忘的时光,是生命的欢歌,是生命的大畅行,是精神的大自由与大愉悦,是教育最美最感人的境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奠定和丰富了学生生命的底色。
教师只有在真实的生命本质的体验基础上,发现、注入与开掘作家作品的精髓,做一个丰饶、精致、敏锐,与作家同声同气的阅读者。
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不读书的教师,课堂上或照本宣科,或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他们忘记了教师本应是与作品一体的,要把自己的气脉精魂融进去,让自己的生命澎湃涌动起来。他们忘记了教师要不断的沉浸咂摸,并因此让师生的生命更细腻、丰沛和美好。
《语文,度我们的生命向更富生机的地方去》里,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睛湿润了“生命是有希望的,是能动的,是有爆发力的。是有改变性的力量和功能的。同时生命也是娇弱的,易碎的,它易固化、易无聊。易盲从、易臣服、易被现实彻底所擒。”
试看周围,应试教育压榨下的生命,有多少失去了原本的光泽、颜色和活力,有多少生命夭折、扭曲和奔溃。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这是世纪之痛,教育之痛,更是无数家庭的切肤之痛。
只有教师具有把学生置于最伟大、最平等的生命层面的认识,教师的包容感、平等感,尊重理解和建设性意义,才有着陆点。也才能明确学校教育重要的三件事。“要学习在沉沦中给生命以自拔,要学习在损毁中给生命以自新,要学习为自我的生命肩其责任。”
作者以“鱼游到了他的纸上”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语文的得分之道,是生命的体悟先游到了心底。然后分才游到了纸上。”提倡通过阅读,“在逼仄的现实里发现敞亮明净的窗户。”“在苍凉的世界里,更深情也更豪迈的地出发。”,学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分数只是一张通行证,不是生活真正的目标。我们来学校接受教育,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我们要于此雕塑与造就我们的生命姿态。这关涉我们的一生的幸福,其次才与功业关联。”
成长需要唤醒,需要自觉,具备充沛的生命热情,对未来抱有美好期许,并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更好明天的人,内心少了浮躁和戾气,多了宁静和平和。懂得“把人生冗长的苟且,化成诗意。酿成远方,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重要课程。”一个能意识到自己体内勃勃的生命,能对自我的生命肩负起责任的人,他的分数也一定不会太差。
《教育就是自此师生有了一座头顶的星空》教育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师者丧失尊严导致的,尊严丧失有经济困窘,专业能力低,师德水平差,家长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
作者认为,理想的教师心中有星空“自我精神沉着独立,斑斓生辉,健朗开阔。”具有“高博、辽远、深邃优美的精神空间。”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是否拥有过仰望的姿态,“直接关乎他此时乃至今后整个的生命质量与生命走向。”
这一切链接都是在阅读中完成的,“阅读让一个人的内在精致而宽广。”“特别是那种泛着丰沛的泪水与内心的鼓荡完成的阅读,会如一座熠熠的星空一般,把一个人今后整个的人生状态辉映得星光无限,神采奕奕。”
“人类由敬畏而生节制,由节制而生力量。”
现实中人们的无节操无底线,通常源于心中没有敬畏。没有敬畏,便面目狰狞,呈现可怕的兽性,坠入无底的深渊。
“人类的力量表现在与万事万物的和谐相处上。当老师心中敬畏的星空铺展于学生的仰望中,学生才会真正地成为对世界富于修养的人,他的修养体现着人的高贵,保持着世界的长久和谐。”
教育的力量可谓大,人类的精神境界、格局、胸怀,个人的性格、命运和前途,都需要星空北斗指引方向。
《NBA中悟教育》一文,作者认为比比赛更重要的是借此张扬了个性,疏解了心情,表达了意愿,成就了自己。但是我们的孩子缺乏的是热情与专注,崇拜与向往。活得不生动,不尽兴。
“我们不少的孩子到高中已是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热情丧失殆尽。他们简单功利,对分数看似高度在乎,却又缺乏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在麻木中练就无可奈何又必然需要的坚持与坚韧。他们在不关是非中肃清头脑排除杂念渴求自我成功。”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呢?是不是我们把教育当成了生活的全部,而不是把生活当成教育?
“我们目标明确,故而简陋单一,我们利益观早成,故而对无关实现自我利益之事毫无热情。”生活丰富而美好,不该扼杀那么多美好。
《教育的魅惑》中以电影《狮子王》为例子,说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渴望高贵的种子。所以每每邂逅生命中的崇高,便不由得热血沸腾,雄心万丈。乃至热泪盈眶。一旦我们的生命与崇高接榫,我们浑身也会洋溢着崇高的力量。”所以要战胜生命中的魅惑和平庸,努力接近崇高。
《阅读,不只是好书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中作者指出,在学生和好书之间,教师就是一条芬芳的小径。他探索出很多方式,立足课堂,激发兴趣,在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连中国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高品味,将阅读归之于己,关联自我中逐渐深入思考的深谷,在心灵的大海激荡。
他试图在屈就的现实主义和虚妄的浪漫主义之间找到了另一条路,有真阅读也有真分数的路,那就是教师的有力作为是校园阅读得以真正有效开展的最核心因素与秘密。
《在悠久的岁月中倾听生命的回音》这篇文章着眼教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悟中,酿造,孕育出民族的生命华彩。酿造出未来和中国梦。
有一段话,浪漫传神地写出天地间与古圣贤神思交融的情景,令人向往。“这是一首躺在厚厚的枯黄的古籍里不为人所知的普通小诗,但我们一旦攀岩着生命的隧道进入,就会发现古人心尖上的风浪。与我们何其相似,一样的在现实里沉浮飘摇,一样的经历打击冷遇,一样的迷惑苦痛,也一样的身陷局内,不得突破,我们似乎就站在彼此的身旁,亲历了一场人的。完整而充分的内心风暴,我们看到了身边这个人的迷茫、苦痛、压抑,我们也看到了他的寻找、构建以及冲开。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具体的人的渺小与局限,我们也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人宏伟地开掘与搭建。我们看他的时候,也看到了自己。”
与作者作品有了这样深度融合,感同身受,也就具备了与学生一道进行精神吐纳,生命更新的能力。也就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道闪耀的桥梁。
正如连中国老师所说“教育是一项富于智慧的事业,花一些心思,想一种办法,换一个角度,运用一种学识,拿出一份心胸,教育也许会有更好的样子。”
为了那个更好的样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充实自己呢?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