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XY或XX染色体相撞的一刹那就从没停止过生长,从钻出子宫开始就面临生长到衰老的艰难历程,活着将避免不了生病,最终总免不了以某种形式死去。有些人很幸运他能掌控得住自已的命运,无论物质匮乏与否,至少都能尊严地活着,直至老去。也有些人活着活着就迷失了,迷失了亲情,迷失了生活的乐趣,迷失了尊严,迷失了自我,哪怕再降低自身生活的成本,也只能漫无目的地苟延残喘。
遇见所有行医的同行都觉得好艰难,入行深似海,一路走来辛酸苦辣,但大部分人都在坚持,因为无论再难,医者的,权威性行行业认可度还是独一无二的,而最大的收获是医者能阅尽世间沧桑,看尽人间冷暖,更比常人淡定生死之间,天使是医生的公认标签,而冷血是医生的另一标签。每个患者就是一出剧本,上到诸子百家,将相王侯,下到三教九流,土农工商,在医生与疾病面前无不要撕下伪装,去思考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活着?为何活着?
病房里有一对农村老夫妻,老太太生病,做了几次手术,性命保住了,但时有痴呆发作,照看老太的重任落在老大爷身上。子女都在上班,时有轮流来病房送饭,嘘寒问暖,也有定期给他们生活费,但老头子似乎与子女时有口角,有次听到他们争吵。“老爸你为何又吃剩菜,剩饭?这都前天的剩菜还不舍得倒掉,病房没冰箱放久了会坏掉,有时我们没送饭你可以去买快餐啊,又不是没给你钱。” “没胃口吃不下,剩的饭菜倒了可惜,外面的快餐很贵,也是想为你们省点钱。”“哪要你省,吃饭能吃得了多少钱?你再乱吃,生病了还不是要花更多钱?”,“以前你们就乱吃,天天窝在家不运动,没事也可以在家养养鸡,种种菜,还可以养点花,生活也有点乐趣,天天呆在家里除了喝酒就是念佛、吃斋,身体都跨了,大家都要上班挣工资,现在病了谁有空单独照顾你们?”“平时寄的钱哪里不够你们花,该吃的要吃,该买的要买,不能省,现在也不靠你挣钱。”小孩子说着说着,音调就高了。“别说了,活着也没意思,平时就我和你妈一起,现在要照顾老太婆,要不然最好帮我找个庙,我去山上呆着,再不行哪天找辆车撞了。”老人眼水在眼角打转。“不能去害人,人家开车的也不容易,你走了,老妈咋办?”看见老人有点沮丧,小儿子就再也不敢抱怨,似乎再沟通下去,把老人家逼急了还真怕他一时想不开。后面偶见老人还是一顿饭分二餐吃,医院没插座,见他们偷偷用开水泡饭也就解决了一餐,有时提醒他们“老大爷,您知道你们挂的点滴一瓶能够你们吃多少餐么?一瓶的蛋白可以买四五十斤鸡蛋,够你们吃几个月,多吃点可以少挂瓶。”,“为了老太婆,那该用的药也得用”,老人说的很坚定。这些善良的人啊,有时他们认定的理真难去改变。或许真应了那句话,人家吃过的盐比我们吃的大米还多。
留守孤寡老人的不幸大多情况类似,年轻时还很有作为,为了子女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生活虽很艰辛,但也苦中做乐。后来子女长大进城了,回来的日子越来越少,虽然每月都有子女寄来的生活费,但有部分老人似乎一下子生活失去了方向,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很容易丧失自我,丧失了生活的乐趣。每个人都会老去,而子女都会远走,走上自已的征程。而做为老者,应该及时组建培养新的生活乐趣,文雅有才之士可以学写诗写作,可以学习字画,合群的可以结伴去旅行,还可以爱上园林苗木,或爱上广场舞三五成群,可以种菜养花,养鸟,学习厨艺,尽量都做点力所及的事情,一方面娱乐自已,另一方面也可以感染别人。当老人都活出自已的特色,子女们自然也会重新为老人所吸引。人要很好地活着,并活地要有质量,有时与物质的多寡关系并不大,并不是一味地以自虐的方式压缩自已的生活空间,认为减少子女的负担来换回子女的尊重及关注,有些只是事与愿违。关键还是取决于自已心态,心态好,哪怕一穷二白也可以活出自已独有的天空。没有目标,没有兴趣的生活也就宛如一具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在医院看病总得花钱,而子女带长辈来看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组画面,因家庭成员的关系,各自经济状况不同会演化为人间百态。做个医生也只能权当看客,冷眼看世界。
一兄弟俩带老妈来院看病,老爸陪着,一家四口来到诊室。
“您好,您这就诊卡上没充费,我进不了电脑,您要到挂号处先充点钱”,“充多少?”“先充一百吧,不够再说”,那做儿子的,其中一位接过门诊卡转身就准备去了。“等等,我这有钱”做妈的手忙伸进破旧口袋准备掏钱,“妈,你干啥,你钱留着,我们带你来看病,哪要你付钱?”做儿子的好孝顺,挡住了老妈的举动。扭转个身子,当妈的终于还是掏出个破旧的钱夹子,从里面摸出一张百元钱,递了上去。“唉,你也真是,你的钱还不是我们兄弟平时给的,”二儿子明显也看不过去有点生气了,只有那做爸的老实缩在诊室的一角不作声,看着一家人在客气推让。
农村来的老人家都很质朴,质朴的都有点走样了。做父辈的长年居住农村,子女信偶尔回去一趟,往往都让当客人对待。这种父辈对子女的客气不是虚伪,而是种生份,是一种心里疏远,一种农村人骨子里的自卑。二代人的世界,你理解不了我,我也理解不了你吧。农村的孤寡老人为何会自卑感,关键在于没有经济来源,一到老了,没有了收入,很容易认为自已是子女的累赘,久而久之亲情就蔬远了。也有些老人,虽然子女不在,还在经营着自已的老家,菜地里的青菜一年四季常绿,家里小院种上几种果树,养几只下蛋母鸡,每年都不忘酿米酒,不忘做点家乡萝卜干,蜡肉等特色小吃,每当子女来探访,总能拿出点特色纯生态小菜,临别时还能给儿子及孙辈们捎带点东西,哪怕一篮土鸡蛋,一坛米酒,或几颗新摘的大白菜,这也都让儿女们重新感受到幻时家的温暖。哪怕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都能时刻活出家的味道,家的温馨,这才是维系子女亲情的纽带。
相比农村,城里的老人就相对自信很多。一中年女性带她老妈来看病,退休人员,有居民医保。“您好,您这卡没钱,进不了电脑开药,麻烦您去充一百元。” 女儿眼睛看向了她妈,期待状,也不言语,“我这有”,那老太毫不犹豫地从包里拿出了钱,递了过去,女儿顺手接过,转身去了。这还好,老人家城市退休人员,有退休金,倒真不缺钱,碰到退休老干部,有时都比子女收入高,而女儿几本分不到家产,能带老人来看病就很不错的画风了,自然不用跟老妈客气,还是直接点好。
这种老人因为经济上的相对独立,稳定,活着相对更坦然些,一旦遇上要花钱的地方,子女负担会小很多,亲情维系相对容易,老人活着相对也有些尊严。
现实中有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有充裕的退休金,碰到子女也混不好的,画风就比较凄惨了。
“这卡没钱,麻烦先去充点钱。” 老人衣衫褴褛,浑身尿骚味,应该是独居在家,常年没人照顾,二兄弟两带他来看病,看穿着应该也不富有,似乎农村干体力活模样。“医生,他有肠癌手术过,花了太多钱了,最近肚子不舒服,您帮看看是不是复发了,复发了就算了,随便开些止痛药。不带他来,邻居们会说”。理解,久病无孝子,好多癌症到晚期药物也只能心里安慰。“回去还是尽量多买点好吃的吧”,“止痛药就去当地卫生院拿点?我们这拿药排队也挺麻烦的。”看着他们搀扶着老人离开,老人消瘦弓着身子的背影不忍直视。人都是轮回,大家就当是剧中的临时演员吧,只不过有的人演喜剧,有的人悲剧,只要不是恐怖剧就好。
这文章是写给将要老去的一代人看的,我们该如何提前组织好一个美丽的晚年,好好活着。首先不能因为人老了就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不能因为退休了就无所事事;不能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就自曝自弃。欲望如同火种,只有火种不灭,别人才能为你添柴扇火。哪怕油尽灯枯,只要大家都把自已活出一片磁场,自然也会吸引周围越来越多的目光。除了精神层面要保持追求,在物质上最好还是努力为自已做一点规划吧。当然对于现在已经是老一辈的老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已的固有的认知,强行去改变反而会激化冲突,想想人生不过百年,能走进一家门,都是缘份,大家相互挽扶下很快就过了,对孤寡老人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包容心,世界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