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独自在外地、身陷工作,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所以,我早早得买下并不大众却分外大众的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12月31日的票,用云「一吻跨年」的方式,为自己的2018年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毕竟,对我来说,它是一个转折点,还蛮重要的——
这一年,我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场人、社会人,感觉还不错。
毕业后,我没和大多数人去公司上班而是跑去做了驻组宣传。所谓驻组宣传,就是跟着剧组天南海北的跑、去记录拍摄现场新闻点、协调杀青采访、协调海报拍摄等等。
做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最具挑战的地方是高强度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和随时会抛来的需求,比如收工回去后还没将当日驻组日志写完,领导就在群里艾特说后期制作公司需要某部分素材,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展,只能顶着熊猫眼去和剧照侧拍协调,与他们一起在海量素材中找到所需材料。
别人一听说,可以和实力演员、当红鲜肉、知名导演等大咖面对面就羡慕得不行,但我深知就算见过再多的明星、合过多少影,他还是他,我还是我,远不会是同一圈子的人,所以,能做的是「熄灭」掉见到XX的悸动,努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把根扎深一点,在遥远的以后,离「影视核心圈」再近一点。
嗯,对我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第一次感到职业幸福,应该是上个月做的某部都市话题剧杀青特辑。和纪录片老师一起在现场见缝插针得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做什么”“有没有失败的经历?是如何克服的,讲诉一下心路历程”,他们或害羞或腼腆或“笨拙”得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不同的故事同样动人。看着他们拿着采访板对着镜头诉说时,恍惚间我就有种回到上学时在学生记者团做街访的错觉。
在某个阶段,能把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相结合,乐趣远比苦楚多,很难得了吧。
前几天翻到了原来的动态,那年与好朋友一起看《摆渡人》跨年,结束后装模作样得占到荧幕前鞠躬致意,“谢谢你们来看我的电影”,假装自己是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而现在的我,就坐在某院线电影组的酒店里敲下这些文字。所以,不要随便立flag,会实现的,嗯,后来的我,真的去拍了电影。
以上,用一句话概括,2018年,是动荡求变的一年,是自我找寻的一年,也是心愿实现的一年。
临近年关,有不少小伙伴和我聊天,说起了生活的不容易、职场的不开心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怀念,而坦白讲,我并没有太多这样的情绪,倒不是说没有遗憾和难过的事,只是回想起来,嘴里的糖甜过了生活的苦。
这世间本就是各自下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隐晦与皎洁,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曾在冬夜里暗自哭泣,毕竟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的确会很难。
比以往更笃定、更热爱生活、更有力量,这就是我的变化。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一年,我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慢慢接触「生活」不同的横截面,见识过繁华,也经历过荒凉,遇到过美好,也曾深陷泥沼,但在回头看发现,它愈发迷人了。
2018年,马上要过去了,但我并没有多怀念它。
杜晓宇,影视民工,喜欢新鲜和夏天,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