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一个笑话。
“唐僧是个细心的人..
他整理孙悟空的内裤,
发现有个洞,
然后就耐心的缝了起来;
第二天发现又有个洞,
于是又补了起来;
第三天依旧还是有个洞,
正当他拿起针线时,
猴哥过来,一脚踹飞了唐僧,
你告诉我:
尾巴搁哪儿?搁哪儿?搁哪儿!
唐僧相当委屈:我也是一片好心啊!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不少好心办坏事的事吧?
“好心”为什么会“办坏事”呢?因为,好心、善意都要有一个度,如果忽略了边界和限度,可能会导致我们“好心办坏事”,甚至,这样的“善意”会演变成为一种暴力,给人带来伤害。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说,雄性在部落时代演化出的抑制性冲动的机制,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法抵挡住各种诱惑,就个体来说这种选择是合理的,再说这是人家个人的事,我们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键盘侠们何以如此气愤填膺,那些谴责罗志祥的人,有多少是真心为周扬青抱打不平,又有多少真的是为防止社会风气变坏,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呢?
《为何善意会伤人》这样评价这种行为:“乍一看,抨击他人的人是为了指出恶之所在,但实际上其攻击行为早就超出了善恶的范畴,攻击他人这件事本身就成了快感的来源”。这些想法,都是在善意的名义下产生,被善意支配完成的,其真实的原因,有的可能是想通过攻击别人获得快感,有的则是通过攻击别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当然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类可以彻底抛开“善意”摆脱“善意的支配”,完全用理性来进行判断。因为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演变,人们开始越来越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无法摆脱共同依赖和自我欺骗,我们需要与人在心理上紧密联结关系,比如在意有多少人在朋友圈给自己点赞就是这种心理,事实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选择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人人都在追求自由,但就象文末的故事得出的结论一样:人还是很难独立地生存下去,我们不仅要留意不被“善意支配”,把握好共情的边界,不要伤害别人,还要警惕被大数据的善意所伤害。
尽管我们被社会赋予的种种角色所束缚,但我们也要学会在理想与现实这间安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