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邂逅一个垂直落地窗的蛋糕精品店,细雨中的人们总是显得异常慵懒,等候中,角落书架内的书籍吸引了我的目光。抽起一本余华的《活着》,剪短且随意的开头寥寥几笔,便把我吸引其中。眼看约定的时间快到,反复和店员说明了我的意图后,押钱借走了这本书。下午一口气全部看完了它。
全书借笔者之口,围绕着主人公福贵跌宕起伏、贫苦挣扎的一生展开精彩的描述。我惊叹于作者平时凝练的语言文字,更平淡的陈述,却转述了福贵悲惨且孤独的一生。
鉴于余华的《活着》前日就已拜读完毕,恰巧今日又看到余华的其他作品。《兄弟》、《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仅仅是念这几篇厚重感的书名,便会让人内心心灵震撼。所以也只能默默的祈盼着物流公司的速度更快些,让我可以提前一日大饱眼福。
读书是一种戒不掉的瘾,而读好书更是一种恣意的追求与享受。每一次读书我都会刹那间进入作者的世界里,体会作者笔下主人公的欢喜与辛酸。现实中的我无法满足这一点,而书籍可以让我多方位、多角度的体会丰富人生,而我在书籍中也仿佛一下子得到了灵魂的释放。
每一本书都有灵魂,这纯碎是作者赋予的灵魂。你可以拒绝,但绝不能否认。所谓开卷有益,说的也可能就是读者灵魂与书籍灵魂短暂的思想碰撞。如果看书没有这种体会,那么你就把这本书看死了。书本身是活的,仿佛每一本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与灵魂。
你或许可以找一位自己欣赏的作者或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慢慢的让自己的灵魂沉浸书籍之中,细细品位。偶然间,你就可能会发现另一个位于世界之外,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思想世界。我喜欢把它称为书世界!
《在细雨中呼喊》我没有完全看完,大概只看到了一半左右。作者笔下混乱的记忆与成长穿插,让我的脑子难于应对作者的思想。索性趁着父亲大增的阅读兴趣,便放在了父亲经常午间休憩的床头。
昨晚我用两个小时看完了《许三观卖血记》,这也是余华著作四部曲之一。一如既往地理想与现实之间思想激烈的割据与内心的斗争,然而我竟隐约读出了一些文人笔下的调侃情节。我当然是喜欢作者的,但我却无法深深体会,亦或者我从内心里就不赞同一些粗俗的俚语与对色情的只字描述。即便是对主人公的性格塑造,我也不能完全接受。大概我可能会选择适度的批判接受吧!
篇幅内一如往常的描写主人公许三观,幼年的不幸造成了他性格的缺失,而本质里他的内心世界却是那样的坚强与善良。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作开篇,生命与生活的历程穿插着卖血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最讽刺的是生命垂老却不能以卖血的钱为自己置办“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的饭局。刹那间,卖血这一生命的唯一信仰轰然倒塌。
凡是生命中以何种手段获取生存方式的依存,生命的尾端必将是来自生命最本质最无情剥夺这唯一生存方式的终结。人啊,终究是活明白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