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那个收敛自己心性,人群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我害怕独处害怕群居,我怕被人群孤立怕被别人嘲笑,独处时担心别人说我不合群说我另类,人群里我不会说话,不懂得和别人交谈的技巧。我曾经设想同学来看我时我准备和他们交谈什么,结果发现自己根本就主持不了谈话内容,没有话语权,只是顺从别人的话题去交流,内心还是沙漠一样焦渴。
确实如此。
去亲戚家串门,很多小朋友一起,我总是疏离他们,一个人呆在某处安静地看着大家,无聊了就去主家寻找有没有书看。只要有文字我都看,我看书是为了排遣和大家不同的尴尬,人群里的无所适从,同时我还能收获大家的赞扬。爷爷奶奶总是嫌弃我“懦”,说我“nong得跟杏一样”,杏子太熟时就特别软,软糯软糯,那就是我的性子,软弱可欺。
我觉得任何人都比我厉害,他们身体强壮,我打不过,他们巧舌如簧,我说不过。于是我只能在书里寻找安宁寻找安全,书里的人最好了,他们怎么样都是由着我说的。我相信书里的生活。
后来我发现别人和我看一样的书,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我和他们有了争辩,却因为个性的软弱怯懦不敢辩解。于是不如写成文字,自己和自己玩。
站在讲台上,我是自信的,我是侃侃而谈的。因为我知道这群孩子需要我的引导,而我觉得我给他们的是他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