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夜郎、牂牁的首邑,是贵州历史上最早设立郡治的古城,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
在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从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演绎着一幕幕明代历史的活化石。
明洪武十五年,在清除了元梁王的势力之后,为了避免云贵再次沦为中央集权的真空地带,朱元璋决定把足够强大的军队留下,屯兵驻守,威慑四方。昔日人烟稀少的贵州山地,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军营,约二十万名来自江西 、湖广和江淮的中原汉家子弟从此远离家乡,在这里安扎。
为了养活自己,曾经铿锵作战的将士们放下了刀剑,拿起了锄头,开荒种地,自足军粮。时至今日,这些散落在安顺 四周的屯堡还有两百多个,比如天龙屯堡 、鲍家屯、云峰屯堡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安顺屯堡文化”。
“当草莱开辟之后,人民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事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
——《续修 安顺 府志》
屯堡人的身份是亦民亦兵,发生战争时拿起武器就是士兵,和平年代忙于耕种就是普通的农民。随着大明江山的日益稳固,屯堡人已习惯安逸的生活。为阻止“武事渐废”的趋势,“有识者”想出了跳神戏的办法,在跳神中演习武事,这就是地戏只演武戏,不演文戏的原因。
地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屯堡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唱出了这份乡愁里的坚守!
地戏音乐粗犷,伴奏简单,大体适应在旷野演出。演员面戴脸壳(面具),脸部蒙盖青纱。所持兵器特别短小,但表演动作幅度则甚大。
据说明朝名震天下的江南大财主沈万三,发配云贵之际逃亡到了 贵州 的天龙镇,也就是今天的屯堡,在这里留下了无数沈家后人。
这里手工做的绣花鞋很奇怪,跟平时见到的绣花鞋不同,这鞋的前面是翘起来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独特的明代遗风屯堡服饰文化,是明朝时候,朱元璋老家的 凤阳 汉装。
当地人对自己装扮有一种说法: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身上一个捎捎,脚上两个翘翘。
罩罩是指的帽子,吊吊是指的耳环,捎捎是指的口哨,遇到战时吹响警报用的,翘翘是指翘起来的鞋尖,里面装有暗器刀片,情况紧急时可以保护自己,说明当时的屯堡人生存多么限险呀!
当然,现在大家都安居乐业,老百姓安稳过日子,但屯堡文化一直沿续下来,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原始、古朴的生活习俗。
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沧桑……,如果你感兴趣,欢迎你到贵州来,我带你一起走进屯堡,走进那久远的年代!
欢迎大家给我留言,交流旅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