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一书中讲:
鲁迅先生一百年前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里,就提倡无条件的爱。他说:
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只是有了子女,既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的“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了乖剌的种子......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穷人的豆浆,在爱情上价值同等,而其价值却正在父母当时并无求报的心思;否则变成买卖行为,虽然喝了杏酪,也不异“人乳喂猪”,无非要猪肉肥美,在人伦道德上,丝毫没有价值了。所以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下面这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有个少年因为成绩不好,被妈妈大骂一顿,他忍不住和妈妈顶嘴,被妈妈赶出了家门。
少年在外面转了一天,到了傍晚时分,又饥又渴,当闻到路边卖饭的小店飘来的香味时,他口水都流了出来,可是他身无分文。
饭店老板看他久久不肯离去,就问道:“小孩,你是不是想吃饭?”少年点点头,又低着头说自己没有钱。
老板热心地说:“没关系,这顿饭我请你吃!”一会儿,老板端来饭和菜。少年吃着吃着,眼泪掉了下来,对老板说:“我们素不相识,可是你却对我这么好,我太感激了!可是我妈妈却把我赶了出来,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板听了,反问道:“你想一想,我不过给你一顿饭,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妈做了十多年的饭给你。你怎么不感激呢?怎么可以和妈妈吵架呢?
为什么这个少年对饭店老板很感激,对母亲却不感激呢?是他真的没良心吗?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也有少年这样的遭遇,肯定也会感激饭店老板,而对母亲有意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饭店老板给的是没有交换条件的关爱的饭,也就是无条件的爱。母亲给的却是需要他用“听话”和“好成绩”来回报的有条件的爱,一旦他不听话或成绩不好,就会咒骂他,甚至让他滚,这饭和嗟来之食差不多。所以他不会感激母亲。
假如饭店老板给他饭时嘲笑他:“你考了第几名?你怎么这么笨?你以后要听话,不然饿死你个小兔崽子......”
说不定这孩子宁可饿死也不吃了。即便勉强吃了,也绝不会感激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很多父母也爱为筹码来要挟孩子达到他们预设的目标。他们认为成绩不好或者不听话的孩子,根本不值得爱。
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爱相对,指“不期望,也不计较对方回报,不是因为对方做了什么才给予爱,而是无论对方做什么,都会一如既往的给予爱的一种恒定的感情”。
不是因为孩子某方面很优秀,符合我的要求,或者很听话才爱他;仅仅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无条件爱他。不论高矮胖瘦,不论美丑,无论考试成绩好坏,无论聪明还是笨,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我都爱他!
父母无条件的爱可以鉴定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孩子会更自信,自立..、自强,更积极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摘自《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