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我们的人性中都有贪婪、恐惧、脆弱等阴暗面。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要改掉自己的“缺点”,要做得“完美”。
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追求完美,有时是人生最大的迷障。”
如何面对阴暗面?它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
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报复心、控制欲……
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
它们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
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
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
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
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
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
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
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
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的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要追求光明,就须体验阴暗;
要追求自由,就须体验完整的自我。
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既然你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
如果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你的家人朋友,让他们把你心中的阴影指给你看。
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
例如控制欲。
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
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
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
只有接纳内心的阴影,才能得到它的馈赠。
正如荣格所说:“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
01.愈想搞清楚,问题愈“剪不断,理还乱”
对一切生活里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物,你终日奔命,劳神役形,以至于无暇体会那些经验带来的美好。
甚至连自己的喜悦或痛苦,愤怒或悲伤,都几近麻木不仁,这实是一大遗憾。
你浪费太多时间向外寻求问题的解答。
其实,你只需花些时间与自己共处,答案自然会浮现出来的。
学习与自己的经验共处,并非要你“搞清楚”问题的症结何在。
与它同在,也不是要你去分析它,而是要你承认自己根本搞不清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你若不能与它共处,通常就会将它“理念化”而借机逃避。
你原本时时刻刻都能接收到讯息,它会帮你的生命之舟转舵,让你回归正确航道。
但你不肯花点儿时间用心倾听,自然就很难听到那些讯息。
讽刺的是,当你最需要保持安静去倾听时,却往往在惊惶失措地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
起初,你或许还不明白,但不久你就发现,当你愈想搞清楚,问题就愈是“剪不断,理还乱”。
总有一天,你会放弃惯有的运作方式。
那时,你会开始反问:“为何我仍停滞在这个过渡期呢?我是否需要改变自己的生命重心呢?”
到那时,你才会试着去聆听答案。
02.愈倾听内心,愈懂得与遭遇“共处”
一般而言,当你身处冲突的航道时,通常会接到这类答复:“放慢脚步,看看四周,或许你已经偏离了心目中真正想去的地方。”
这个答案,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却足以帮你推向下一步。
放慢脚步,看看四周,表示你已经开始自我修正了。
当你的生活全都顺畅无碍时,你通常不会想到自我修正,非得等到波涛汹涌,你才可能暂停步伐,重新思考你的航道。
这个适时的反省,很可能为你的生命带来巨大的转变。
因为,当你处处碰壁,走投无路时,你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进入自己的内心。
我无意要你每天冥想两小时,我也没说定时的冥想毫无帮助。
我只是说,在生活的某些阶段,你需要安静下来,学习倾听。
你若学会珍惜那些时刻,就不至做出日后让自己懊恼的事情。
你愈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就愈知道该如何与所遭遇的事件去“共处”。
这样,你才能与生命携手共进,心甘情愿地参与生活,并充分体会自己的遭遇。
03.生活是个理智的旁观者
你若不肯花时间与自己的经验共处,便会感到自己就像是所有遭遇的受害者。
这真是天大的自欺:
“你把自己的遭遇当成必须克服而且能够操纵的事,你的经验若不符合你的期待,便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合理的惩罚。”
事实绝非如此。
相反的,你所经验到的,不过是你想去操纵生活而带来的负面结果。
你尚未对自己的遭遇敞开心胸,既没有与它建立持久的联系,也没有与它沟通,难怪你老是对生命感到爱恨交织。
它若听你的话,你就爱它;它若违逆你的指挥,你就恨它。
你的经验一向是这样“非黑即白”,生活对你,若非全然的祝福,就是全然的惩罚。
其实,生活既非祝福你,也非惩罚你,它只是与你合作共事,促使你早日觉醒出自己的本来真相。
生活是你的导师,它不断给你回馈、给你修正的机会,只是你不去听而已。
04.遭遇的一切,都是为了接近内心
决心聆听,就表示你愿意接受生活作为你的人生伙伴。
表示你接受了“思想、行动和修正”这一套人生舞步,表示你已经把一切遭遇都视为学习过程中生动有趣的必修课程。
真爱不会改变,它的存在丝毫不受爱的外在形式所限。
这个永恒不变、无所不在、无形无相的爱的源头,一直就在你的内心。
你的信心只能放在这个源头上,因为这种爱经得起千锤百炼,远远超过你所认识的一切事物。
图文来源:网络
<END>
只要你愿意继续支持小睿
愿意继续陪伴着我们一起走下去
希望大家可以给公众号
睿心Wiseheart
设为✨星标/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