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去邻居家串门,邻居家里刚好来电话,说是一个远房亲戚几天后要来做客,先打电话过来说一声。
双方聊得很开心,不知说到什么,邻居一直点头:欸,家里很好啊,女儿学习成绩很棒……然后,邻居就把电话拿给女儿了,“跟你表叔说说话”邻居家的孩子僵住了,她摇了摇头。邻居尴尬地把手机拿回去,聊了几句就把电话挂断了。
他蹙眉转向女儿:“说几句话怎么了,怎么那么没用?!”那个孩子的眼睛里似乎噙着泪,她慢慢低下了头,不言语。
这是一个世人眼里的内向女孩,她心思细腻,可也不善交际,与不熟悉的人说话时甚至会下意识的害怕,而她父亲脸上显而易见的责备,埋怨更是让她往后缩了一步。
在大多数人眼中,内向似乎一直是一个贬义词。它被认为是孤僻,不善言辞。
而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内向的孩子都是一个宝藏,他们很多时候是在跟自己对话,因此他们有很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有一天他们能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大众面前自信的表达出来,他们将会收获满堂掌声,而这,需要身边人的引导,也需要至亲之人的温柔以待。
02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满腹学识而又温文儒雅的女性,她上课的时候总会给我们普及一些课外的知识,有一次聊到她女儿,她说她女儿在学会说话后就不怎么讲话了。只有他们询问她意见的时候她才会回答,平时很少看女儿喜滋滋地跟他们分享一些或开心或伤心的事情。他们身为父母的很担心。
有一天她女儿手里拿着几颗小区里的石头像献宝一样给她看时,女儿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她的喜欢,可眼睛里的光藏也藏不住。她很温柔的笑了:“宝贝,这石头很好看,如果拿去洗了会更漂亮噢”然后女儿开开心心的去洗石头了。
我相信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有的家长可能会很生气的将石头扔掉,然后告诫自己的孩子说这很脏,以后不要碰。
两种不同的做法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老师说女儿夏令营要准备东西,她问女儿要不要给她带点玩具什么的,女儿回以一笑,“妈妈,大自然就是我最好的玩具。”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五岁孩子说出的话,妈妈的温柔呵护,换来了女儿对她敞开心扉,对大自然敞开拥抱。
这就是温柔的力量啊。
当你走向你的孩子,那个被认为内向的人,温柔细致的问他:宝贝,你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的时候。
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答案。
你的温柔以待,能换来他的实话实说,换来他的不设防,还有亲子间的无话不谈,不是很好吗?
03
内向的孩子很多时候也伴随着不自信,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价值观还不成熟,很容易被误导。当别人否定自己的时候,他们也会下意识的认同,然后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小蛮是一个年轻漂亮的独立女性,我有一次和她聊天问道“诶你们这样又好看又有能力的人是不是从小到大一直顺风顺水的啊?”她笑笑,“哪有那么简单啊。”
她小的时候不怎么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在旁边看着别人玩,别人也没怎么主动跟她来往。上学之后,她有了同桌,同桌是班里人中和她交流最多的。两个人熟了之后,同桌就跟她说:你这样的性子太娇纵了,一定是家里从小宠到大吧?怪不得其他人不跟你玩,也就我好心。
她听信了她的话,认为自己性格不好,本来就不自信的她更加不敢与其他人讲话了。
跟同桌坐在一起的那一年她一直在自我怀疑中,一直想着逃离学校,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遭。直到初三两个人分班,她的人生才迎来了转变。
那天她比较早去,然后选了一个空位坐下来。陆陆续续的教室里的人开始多了,只是她身边的这个位置一直空着,好多同学约好了坐一块,只有她自己一个。
直到——“同学,这里有人吗”她看到了一个陌生人,想着反正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就摇了摇头。
初三的老师比较开明,让学生自由选择同桌,他们很自然的成为了同桌。
同桌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她会主动和她聊天,将她带进自己的世界。她们课间一起去小卖部,课堂分工记笔记,课后给彼此讲题……
她说她从未遇到过这么好的人。同桌笑了,是你不怎么接触其他人而已,大多数人都是很热情善良的。你平时不怎么跟别人说话别人会误以为你不愿跟他们交朋友。
原来是这样。
那你带着我和他们重新认识好不好?
当然好啦!
04
之后,她虽不至于热情奔放,可也能做到从容自信。
小蛮说她很感谢初三的那个同桌,是她对她的耐心热情,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蜕变期,而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困在其中,这时候外界的助力可能会给你一个往前迈向一步的机会。
有的人可能还一直被困在那里,而有的人,已经破了一半的茧,接下来,她自己成蝶。
我衷心的希望,每一个内向的孩子,能够被身边的人温柔以待,无论这个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