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这个名字听上去挺有诗意,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高处不胜寒”“依依墟里烟”这样的诗句。
定是有缘——2012年春天,我在网上随意浏览,看到一句关于洹河的诗:“记忆里洹河是一条宽不可测的大河/小时候 妈妈对我说那条河的名字叫作北大河”——我在洹河边长大,小时候村里人称安阳河为“北河”。从这句诗来看,我们有相同的生活场景。他的博客上有很多诗歌和一些小说片断。他回复某条评论的时候注着自己的电话,我当即拨过去表示崇拜,说了一些希望当面请教之类的话。
我并非当客套话说说而已,但却一直没有请教过。我始终觉得缺乏一个稳妥的中介和衔接,毕竟冒昧地打扰一个陌生人可能会很尴尬。
进入报社之后,我到副刊当编辑,给他打电话约稿。他一下子传了十几个作者的几十首诗歌作品,并且送来了他的小说集《落英缤纷》。书上赫然印着他的本名“韩进”。他说,“寒烟”这个笔名是因为他姓韩又好抽烟。省作协会员、安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安钢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名号当时把我镇得支支楞楞的。二月河先生为他题写的诗句更令我刮目相看:“再掘一寸,即见黄金,寒烟不冷,韩进还进。”
我一时不用为稿源犯愁了,他给我的那几十首诗陆续用着,却一直没有用他本人的。因为我觉得他有一定的知名度,相比之下,其他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更需要扶持和鼓励。直到几个月后,10月底的一天,我无意中编辑了他的诗歌《母亲的洹河湾》。他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作品见报当天正是他母亲的周年祭日,这比他在国家级媒体发表作品还令人感动。一大早听说晚报上有他的诗,他急急地寻来,拿到母亲的坟前,大声地念给轮椅上的老父和黄土下的母亲。我们此前只谈写作,从来没有交流过彼此的家庭生活。那天他在电话中说“这一定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机缘,是对母亲的最好纪念”。
寒烟不冷——次年春天,我到他的办公室拜访,说起手上安钢一个作者的稿子。稿子涉及本地一个已故的知名人士,有一些历史情况和现实纠葛需要核实并获得许可才能见报。稿件在我手里辗转半年之久,一直没有解决。我很想把那篇文章发出去,虽然我和作者素不相识,但作者提到的那个已故名人确实是安阳文学的里程碑。不为别的,我不想让这座里程碑被遗忘。
韩主席很热心地为我介绍了一个关键人物。对方不仅反复研读原稿勘正谬误,还为我提供了珍贵的照片。几经反复,那篇稿子和照片终于在清明节之际在晚报上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以示对已故名人的追念。文章见报后,在文坛引起极大反响。原稿曾经在作者手里攥了两年多,发表于他也总算了却一桩心愿。韩主席后来给我打电话,说发表那篇作品对于安阳文学圈来说是很好的纪念。他由此看出了我做事的执着,我也由此看出他的热肠。
韩进还进——跟着韩进能进步,他培养和带动了安钢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他自己也在以文会友中达到更高的文学境界。他认为“作品来源于生活,却远远低于生活。生活多么美好啊,五彩斑斓,精彩远远超出了作家的任何想象。”他说,作家不过是生活的记录者而已。——这个理论虽有悖于文学的传统理念,却发人深醒。韩进幼年崇拜岳飞,少时习武,青年时期入伍、入学,多次舍生忘死英勇救人,八次立功受奖。参加工作以来又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传奇的人生经历使他才兼文武,他创作发表在杂志上的中篇小说极富传奇色彩,且多次在国内文学大赛中获奖。他曾建一微信群名曰“乃文乃武师兄师妹”,他先人后己的大家风范,赢得了群内文友的钦佩,大家都尊称他“师兄”。三五文友,清谈阔论,诗酒茶花,分外雅致。更难得的是,师兄经常自发组织文友采风,山泉野壑,园林苗圃,一出去一二十口子人的吃喝住行全由他一人负担。唯一的要求是每个人每次采风之后必须交作业,不交作业者下次坚决不带。所谓作业,当然是原创作品。作业先在群里晒,然后按照点赞等级和质量发放不同奖品。奖品亦是由主席置办的。我跟着主席和文友们一起上过洪谷山,爬过凤凰岭,登过浚县山,逛过玫瑰园,甚至还在清丰的一个村庄里看过大戏……
参加韩主席组织的文化活动时,我常常会联想到章太炎先生讲课的场景。传说,他来上大课,刘半农、钱玄同、马幼渔等五六个弟子陪同,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儿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韩主席的文化聚会常有国家级诗人、国家级朗诵者、省级摄影大师、作家等群贤毕至。章太炎先生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章太炎先生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韩进先生同样有资格说这个话。此生无福聆听章太炎先生的课,但能亲睹韩主席的风采,也算拾遗补憾之幸了。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腻的”,极豪放的也必是极婉约的——为兄豪放,亦如水泊梁山侠士,侠肝义胆;为兄细腻,亦若其文五彩斑斓,落英缤纷——诚如其书名。
(2016.1.8 深夜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