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底,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40万人,农村本地非农自营人员314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农村网民规模突破2亿人。大量的人才返乡、企业回乡和资金下乡,催生了一大批适用于农村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双创的典型模式。通过考察研究,国务院农业农村部总结推出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
一是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围绕特色产业,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
二是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模式,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活动。
三是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模式,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
四是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型模式,以双创园区(基地)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平台载体,提供见习等多种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五是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模式,依托企业优势,带动当地农村双创为企业配套服务,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有模式值得参考,可喜!要素流向改变,可怕!
顺德也提出要加强基层大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现在有模式可参考,是喜事。
但自私一点说,这组数据表示生产要素由乡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趋势逐步打破,对外来工是好事,但对于顺德这种高度城镇化的地区来说并非好事。
越来越多人回农村了,顺德将失去劳动力。
第一,顺德目前的支柱产业还是制造业,家电、机械装备制造,依然是顺德的支柱产业;如果制造业转型成功,大家都在用机器人生产,那失去劳动力还不代表什么,问题是顺德不少制造业还需要拿着小板凳、举着小广告到村头大榕树下到招普工。劳动力的流失,榕树头下招工的中小企业将加快倒闭,大型企业将失去廉价下游供应商,顺德经济恐怕会迎来硬着陆。什么叫硬着陆?有人可能会说“劳动力的丧失可以倒闭企业升级转型,购买机器人啊!”,企业需要现金流,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是涓涓细流,每个月支付工资给得起,一下子投资一条自动化生产型就需要高利贷了,而且购买人力可以根据产量的变换而轻易增减,但是自动化流水线不行,所以你这倒逼如果逼太急把企业资金链逼断了,企业破产,这就是硬着陆。
第二,作为一般老板姓,自己没开厂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基础劳动力的缺失还会影响服务业,劳动力流失,观光市场8块钱理发的地方不会有了,仙泉酒店9.9元一笼的茶点不会有了,小区物业管理费可能10元/㎡起步(100㎡的房子每个月物管费可能就高达1000元!),劳动力的紧缺会引起服务业的价格上涨,直接关乎每一件民生小事,顺德人能有今天的生活质量,真离不开外来人的默默奉献与支持。
2016年全区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1276.03亿元。其中家电制造业606.53亿元;机械装备制造业544.82亿元,其余是电子通信,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家具,印刷包装,医药保健。
越来越多人回农村了,顺德将失去消费力。
顺德200万人口里面,有一半是外来人口,这些人都回老家创业了,顺德会怎么样?人口不但提供劳动力,人还需要买菜吃饭、看电影娱乐、出门打滴滴......人口还会拉动消费力,如果顺德一半人口没了,市场将需求大减,如果你是经营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那么你要考虑转行了,因为少了人租屋、不需要中介了,少了人吃饭、不需要饭店了,少了人理发、不需要发廊了。如果你是一般消费者,你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原来15分钟一班的公交车改成30分钟吧,反正也少了一般人乘坐了;本来下楼走5分钟就有理发店,因为太少人理发所以关门了,现在得走30分钟才能理发。
关于村企结对共建的设想
长效的结对共建=建设一个项目,满足双方需要
企业的主要目标,可能是追逐利润、对股东负责,可能是为了一份把产品做好的情怀,但大多数企业成立的目标并非是建设美好社区。要广泛调动企业参与社区建设,那么共建项目必须能够满足双方需要,否则来来去去就只有有闲钱的大企业参与;要持久调动企业参与社区建设,那么项目对企业有利的产出也需要具备持续性,否则项目就只能嗨一年。
共建一个属于新旧顺德人的宜居家
股东要么以赚钱为目的,例如巴菲特;要么以赚钱为手段以成就梦想为目的,例如乔布斯研发苹果虽然主要为情怀、但也要靠钱支持。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利润来自两方面,开源+节流。
村企结对共建要实现开源比较困难,制造业的市场如果只局限于一个社区,那这个企业一定规模有限,哪怕结对模式得到政府认可,在市级报纸上出现过一两次,也缺乏持续影响力,所以企业很难通过项目实现明显的开源(除非是市场本身就立足于本村的小微企业,如餐饮之类)。
村企结对共建要实现节流比较容易,特别是结合上文的劳动力流失问题,村企共同优化村内人居环境是不错的选择:文明的乡风、优美的环境、便利的设施,不但能造福本村百姓,也能协助企业留住人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外来人口的进驻又能为村居带来消费力,提升村民的出租屋又或是自营物业收入。
在缺乏行政手段支持下,要吸引企业结对共建可能并非易事,可考虑先从共建成本较低的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企业将乡规民约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培育新顺德人的规矩意识;村居则改变少数村民的排外意识,学会像尊重乡里邻居一样尊重新顺德人。让村民看到环境、治安提升的效果,让企业看到一个能留住员工的社区。有了成果,再谈硬件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小公园、绿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