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议制:
1、含义: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确立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突破专制统治的束缚
3、确立过程:曲折、反复。
4、基本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
5、形式各不相同:英国、德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
6、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历史作用:
①日益健全的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②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在政治体制上是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否定和替代,这种代议模式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影响深远。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
一、“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影响深远)(1640~1688年,曲折历程)
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影响:①“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②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政治前提。
③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开创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道路。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的由来:“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
2、“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首相制度的形成:①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②1721年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成为事实上的首相。
4、责任内阁制:①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 如果议会对政府通过了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③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下院多数党)并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内阁制”。
5、确立时间:18世纪中期。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虽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但是“统而不治”。
2、议会至上,拥有立法大权;
3、内阁对议会负责。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一、美国1787年宪法
1、主要原则
(1)联邦制 原 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各州仍保留一定的州权。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2、“三权分立”的表现
(1)国会 (立法权)
组成:参议院 议员: 每州2名。 任期6年
众议院 议员:与各州人口成正比。 任期2年
权力例举:①只有国会有宣战权。②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③国会拥有弹劾总统权。
(2)总统 (行政权)
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出,每届4年。
地 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权 力:①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
②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复议后以2/3以上通过即有效)
(3)最高法院(司法权)
产生方式: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权 力:拥有最高司法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3、评价1787年宪法
进步意义: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又使这个新国家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军队来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序,应对外来的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③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局限性: 打上种族歧视烙印。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探究: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行政权总统首相\内阁
立法权国会议会
权力中心总统议会下院
主要特点三权分立君主虚位,议会至上
相同点1. 选举
2.议会立法
3法国共和制的(1875)
一、确立: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史称“一票共和”
①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②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③“一票共和”说明保皇党势力仍很强大,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
二、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
总统: 最高行政权、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
议会: 两院制,立法权。
参议院间接选出,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内阁: 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必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三、德意志的统一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①一个主要邦国:普鲁士;②一个主要人物:俾斯麦(“铁血政策”);
③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完成:1871年
4、意义: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5、局限: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4、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一、 政体:君主立宪制。
二、内容:
⑴皇帝:帝国元首,掌握最高权力,统率帝国军队,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⑵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⑶议会:两院制,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①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普鲁士操纵着联邦议会。
②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三、评价:
积极: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局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宪法特点)。.
探究:1、法国的总统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两国议会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国家元首行使行政权,都是本国军队最高统帅。
异: ①德国议会权力较小,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法国议会的立法权更为独立。
②法国国家元首要对议会负责;德国国家元首不对议会负责。
③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受到内阁制约;德国皇帝拥有绝对的行政权,首相由皇帝任命并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对议会下院负责。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的结果。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3、哪些因素促进了近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壮大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④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4、如何评价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积极作用:①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②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③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④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⑤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还扩展到了亚洲); ⑥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
局 限 性:①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因相互牵制而导致效率下降;
②政党斗争不断;
③仍然是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代表。
5、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①民主制的确立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②民主化进程是是一个渐进性和曲折性的历程;
③民主的本质就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相对平等;
④民主的完善不是统治者恩赐,而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⑤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主要特征(即近代化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