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讲述了女主人公如何从一个邋遢大王变成了一个极简主义的整理女王的故事,并介绍了很多断舍离的方法,让我受益良多。
搬新家的时候,我们总是满心欢喜,新家干净而整洁。但过不了多久,也许是一两年,甚至是几个月,家里就开始变得拥挤不堪,因为我们不断购物,在家里囤积,却很难舍弃旧物。我们在添置新物时往往比较草率,有时甚至仅仅是因为心情原因就买了一堆物品来安慰自己;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在丢弃旧物时却往往格外慎重,因为这个物品刻着某段回忆,或者也许在将来有用,便将它留了下来。因为这样的原因,家里的物品长期以来都是入多于出,即使再大的家最终也会被填满,只是时间的问题。其实,这也反映出了我们的贪婪和缺乏安全感吧,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得囤积。得是那么容易,舍却是那么难。
正因为这部剧带来的思考,我开始审视我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购物方面,我是比较随意和冲动的类型,有两种非常不好的购物心理:一是一旦想买什么东西,就希望马上拥有,非常急迫,即使需要退而求其次。例如,我想买某双鞋,但我喜欢的颜色没有了,需要调货,那很可能我就买现有的颜色,即使那不是我最喜欢的,也不愿等待。二是当我心情低落时,或者受委屈时,我很喜欢通过买东西来安慰一下自己,虽然通常我都会买一些比较便宜的小东西,但是这也是一种浪费。正是因为这两种心理,我家的东西越来越多,并且都不是我最喜欢和最需要的。这些凑合的物品就这样组成了我凑合的人生。到了整理和舍弃东西的时候,麻烦也就来了,因为这些都不是那么喜欢,那么必不可少,如果按照女主角的标准,我的东西应该统统都要舍弃了,那我的家里也真就空无一物啦。
这部剧让我反思我的人生,其实对待物品的态度也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没有耐心等待我最喜欢的东西,少了那份坚持,所以我错过了我最喜欢的东西,错过了我最喜欢的人,错过了我最喜欢的专业和工作…
错过的都不能重来了,但在未来,我一定多一份耐心和坚持,从买的一件东西开始,只买最喜欢和最需要的,这样我的生活也才能成为我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