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选摘
不能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改变。
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改不掉,其实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自己确实有缺点,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甚至以为自己其实是完美的 —— 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这世界是动态的,人们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用静态的方式去思考、理解这个世界。
下个决心,是瞬间的事情,瞬间的决定,行动才是填补后面非瞬间的整个过程的实际内容。若是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直接把 “下决心的这个瞬间决定” 直接跳过 —— 它没必要存在;直接开始行动就好,这才是关键。
刚开始用力过猛,就基本上注定会失败。
所有人都一样,在失败之后最需要有个合理的解释。最简单、直接、粗暴,最有效的解释莫过于:我没那个基因!我没那个天份!我没那个命罢?一旦想到这里,这里就成了已经被证明为正确的终点…… 温暖的死胡同。
[step2]思考
我摘选的是《为什么你最终竟然无法改变自己?》这一节。核心话题是改变,也是从我个人生活实际出发,希望通过学习来明白自己所处的困境。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吗?答案是需要的!(为什么?)因为人不是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有问题想解决,就从改变开始。改变难吗?改变确实难,难在你的心里没有做好接受新自己的准备,难在你找不到如何解决自身问题的途径,难在你没有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的外界阻力给你的压力干扰。那如何做才能改变?首先改变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要改变什么?你接纳了自己最初的弱小,也就认识到了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心里准备才真正妥当。然后就是开始行动,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知而不动呢?那是因为他们只有惯性,被动和逃避是他们的常态,他们即使想改,也完全不知所措,无处下手。他们的知是片面的,只在整体感观上,或许就一层外皮,深入下去却什么也没有了。行动又是立足于根基的,所以要准备系列具体方案。但方案只是一种手段,手段有没有效果还要看反馈,要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闭合信息系统,系统的作用在于检测你方案的合理性,能让你快速调整,把最准确最有效的行动输出出去,而不是仅依靠个人意志去勉强维护。这个系统就是你的反思与总结,把每一个行动环环相扣,触一发而动全身,有这样的效果才有最后的结果。最后一点是外界阻力和干扰,尽管我们的改变是从实际出发的,也依然会面对各种困难,环境条件的不允许,身体情况的限制,心里承受能力的大小,都对最后的改变结果有相当的影响。这不要紧,改变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虽然不能达到最理想完美的状态,但是在你前面的努力下,已经能够迈出一大步了,这是真正可贵的地方。改变一点,自己就强大一点,直到最后,阻碍你自己的就只会是你自己而已。
[step3]行动
单说改变这个词范围程度还是太大了点,简单一点,先考虑下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源自哪里。像我生活的问题出在个人行为习惯和意识问题上。这两方面细分下去又是各种情况。拿个典例来说,睡懒觉不吃早饭这是个普遍严重的问题,在意识和习惯上都出现了偏差,习惯了早上偷懒在床上睡觉,自然顺带就习惯了不吃早饭。然后意识也默许了这个行为,以后只要肚子不是太饿,起床了也未必先想着要吃早饭。对于这事我仔细想了下,先确定观念,吃早餐有没有必要。有的,非常有必要。且不说吃早餐带来的能量,后续一早上也能帮助我快速进入生活状态。但是为什么我习惯不吃呢?因为我早上的生活太散漫,并没有真正忙起来,即使要忙,质量也不高。所以我对早餐不看好。还有一点,我这个人比较懒,吃个早餐还要选择半天吃什么,还要去吃,感觉自己有点费时间。但是仔细想想,吃早餐明明就是个很正确的事情,却被我一时的偏见给蒙蔽了。那么要确保我能够吃早餐,怎么做比较好呢?第一点是早起,给自己增加早上的任务,让自己进入干活的状态,这样我必须吃早餐。第二是睡前给自己事先想好早上大概要吃什么,避免我在醒的还迷糊时做判断做选择。反馈机制就很容易了,设一个早起读书计划,设一个整理资料的任务,再设一个专用工作时间来安排一个早上的事情。通过效率比对和完成度来修改调整我吃早餐计划。之后大概一星期看看整体效果,我是不是早餐吃得好了,也把事情也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