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请正。源从傍曰:“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
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译文】:
孟源有自负爱名的毛病。王阳明经常责备他。一天,先生刚刚责备过他。有一个朋友来陈述近日的修行状况。孟源在旁边说道:“这才刚刚达到我(孟源)以前的水准。”
先生立马说道:“你的毛病又犯了”
孟源脸色一变,想辩解一番。
先生又说:“你的毛病又复发了”。先生借此事教导孟源:“这是你一生的重大病痛。就像方寸大小的土地上,种植一棵大树。雨露滋润,土壤肥沃,都只是滋养此树的根。纵使要在周围种植一些谷物,上方被这棵树的叶子遮盖着,下面被这棵树的根系交错盘结着,谷物怎么能茁壮成长呢?必须砍掉这棵树,不留树根,才可以种植谷物。不然的话,任凭你如何栽种培养,也只是滋养这颗树根。”
【详解】:
本段的意思看原文和译文便可知晓。我们主要来谈一下里边的含义。
我们当前社会,很大一部分人分不清‘自信’和‘自负’。更有甚者,每当听到他人的观点或评价,第一个反应都是“那不对呀……”。从未在内心中仔细考量,对方讲述是否正确,自己是否又有坚定的观点?
我们修习心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构建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相信很多人在修习过程中,慢慢会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他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我们更应沉下心来,仔细体悟/体认。儒家,佛家,道家。修行者都会经历一些阶段。起初,只想安静,厌世,恨不得找个深山老林修行,感觉社会上一切都是虚幻。这是不正确的,也是阳明先生所不倡导的。接下来,有了一些体悟,但更多的是靠自己的逻辑思维去理解良知/天理。这也是正确的,因为初学者的良知,辨别是非能力需要理性及逻辑去辅佐。当度过这两种境界之后,可能会达到圣人心境。良知有感而发,天理随灵明而运。
希望我们所有人在修行的过程中,戒骄戒躁,各行其是。不要强做生知安行之事。
原文摘自国学梦网站(http://www.guoxuemeng.com);译文为结合《传习录》叶圣陶点校版翻译。
详解部分系作者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