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也实时地感受到当下我们人类与自然的交流越来越疏远。这并非是一件好事情,毕竟无论是人类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依赖自然而生存的。毫无疑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只停留在和社会交流,我们所学所想所看的所做的都是属于社会城市科技生产。我们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交流的环境。尽管我们也游山玩水,可是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共鸣能力却越来越弱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必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比较年轻的人或者现在出生的孩子,可能再也不能或者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土地、日月星辰、四季交替的情感了,如果和一个出生五六十年代的人与一个零零后的人说“粒粒皆辛苦”,那其实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传给出来对劳动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意识也是不一样的。现代人成长的环境再也无法能产生出日月山川河流的哲学之道,那些来自于自然和依赖自然劳动的敬畏、感恩、勤勉、生活规律等等的生存之道,就算是读再多的哲人经典也无法从领会的。所以与大自然的脱离必定影响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影响整个社会的意识。我们的观念一代一代地在更替,社会这个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又将引领着人类走向什么方向呢?
科技革命以来,我们摆脱了靠天吃饭;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但是我们真的不依赖自然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在原始未开化阶段,我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与自然是和谐共生平等的,我们在自然中生存有自然的生存之道,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看法。那时候人类或许也像蚂蚁搬家、燕子低飞一样感知自然的变化,我们祖先的心灵里知道对天地的敬畏,或许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来源于此。农业社会的到来,虽然人类稳定了下来,活动范围变小了,可是还是依赖自然生活的,农作种植要看天,要了解四季更替。正是这种存在我们华夏文明传统观念里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关系扎根。以此产生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活着的哲学。
不过随着西方资本和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有意无意地企图用资本和科技构建一个独立于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社会。于是在人类社会当中强化了严重与自然规律不相适应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以人性贪婪欲望为驱动,以追逐金钱名利为导向,与之对应的社会意识是贪婪、嫉妒、傲慢、猜忌、偏见、掠夺、索取、懒惰等等,一切的贪嗔痴慢疑、等要靠的观念在社会弥漫成性,每个个体群群不安,个图侥幸,社会诚信缺失、情感的淡化、人情冷漠、感恩敬畏之心蒙蔽。这就是人类社会要走向的幸福世界吗?在原始未开化阶段的人类面临的是饥饿、是环境和疾病的威胁,虽然现在这样都不太可能存在,可是现在面临的欲望无法满足的饥饿,是心灵疾病缠身,社会发展中的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无一不使人致命、使人痛苦不堪。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社会和社会中的个体人类都是在大自然规律下生存的,违背自然的规律必定受到惩罚,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环境的规律,还有深入到人生生活态度、生命情感幸福意义的规律。趁当下人们心灵上还深刻留存着千百万年以来与自然相处中保留的灵性良心,那种敬畏生命之心;那种千金难求的情感;包容、感恩、奉献、真诚、善良等等,好好动动手术,停下往深渊的脚步追求生活的真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