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部剧,凌乱的时间切割,主角不明晰的人物关系,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大众风格。看过后回味起来,却如咀嚼一颗橄榄,初尝青涩,越嚼越能体会它的甘甜清凉。
影片在时间轴上虽分为二十年代和平时期、四十年代战争时期、六十年代文化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其中却有明暗两根主线贯穿其中。
明线是各个时期的人物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二十年代,清华校长梅贻琦以“人生的真实”启迪了吴岭澜;四十年代,为人师的吴岭澜以自己关于“自我真实”的思考帮助沈光耀最终确定了人生的方向;六十年代,沈光耀曾空投食物帮助过的小陈鹏,以善念和对自我的坚守救赎了王敏佳和李想;改革开放后的当代,被李想救下的张果果父母,以“自我的教育”引导张果果回归本心,救助了四胞胎。
影片的暗线是爱与善念的传承。从清华校长梅贻琦开始,价值观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父子、师生、同学或战友传递着爱与善良,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是寻找真实的本心。
梅贻琦对吴岭澜说:“ 真实就是,你看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吴岭澜从麻木的踏实中停下来,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别人都认为最有用的实科,并不是适合他的,他选择了留校任职。
沈光耀在家国情怀中难以抉择。“诺大的一个华北,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一边是不当亡国奴的壮志豪情,另一边是全家面临无后之痛。老师吴岭澜对“真实感”的思考让他毅然弃笔从戎。他放弃跳伞求生,而全力撞向一艘正在用火力吞噬同胞生命的战舰,“妈妈,对不起!”。当国家面临丧国之难,不被亲情绑架,舍身取义是生命的真实。
沈光耀生前经常驾机空投食物,以救济饥饿的孤儿,陈鹏心中从小就被种下了爱的种子。在整个无序躁动的年代,他不盲从,坚守内心去呵护所爱之人,纵然全部的人都唾弃她,纵然她被毁容,不再青春光鲜。陈鹏依然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真实内心。
波诡云谲的商业时代,张果果被人暗算。父母教育他,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善良,忘记自己的本心。他没有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选择了宽容。他还救助了一个四胞胎家庭,又一次把善念传递了下去。
生命意义不在于物质的丰富或成就的高低,而在于你自己的真实;最珍贵的不是物质或者集体,而是你自己。
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