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记:一篇“掰玉米”见证“时光无情,岁月催人。”
远离水乡入某城谋生两个轮回了,每到秋收季节,眼前显现一片繁忙景象,不惑之年恋家心的我光想一步迈进家门。和家人回的一路上无数间记忆涌上心头,不由得感慨时光无情,岁月催人,塞满脑的怀念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的岁月。
农忙时节,各家各户忙得不亦乐乎。哪些年,收庄稼全凭人力,特别是收秋:掰玉米是个连夜奋战的活儿。勤劳的人们结合节气推算庄稼成熟日不差三两天,他们还是提前半月做准备。每户家庭喂养着牛﹑马等牲口,在掰玉米前先把发青色的玉米叶、茎割掉用铡刀铡成两公分左右的段段放进刨好地坑中朔料袋里面封好口,偎上土待冬天扒出喂家畜;割掉茎叶的棒子好掰些。
储藏好叶茎,开始腾院子、场地,保养架子车,修编荆条筐、荆条篮等工具。一切就绪,劳力们施放储存几个月地劲儿展开一场人粮会战。全家人齐上阵,套上牲口拉上固定好荆条筐的架子车、麻袋……赶往会场,不太使号的牲口有人牵着。大伙给商量好似的,满劲儿奔向各家地头,牲口拴在草长茂盛路边。为防止黄叶刺到皮肤,穿着严实的外套拿上铁锹,在自家玉米地中间先掰两垄、接着连根铲掉玉米棵放平过架子车。
掰玉米从地内头往地外头掰,掰满车,顺着荆条筐内上侧插实棒子,摞满麻袋,套上牲口,齐心协力、喊着口号推的推,拉的拉,一大架子车棒子弄到路上,车轱轮压过的地里留下两道深凹。休息片刻,一人牵着牲口,一人扶着车杆往家运,其它人继续掰,就地放成堆,约莫够一架子车,用荆条篮、麻袋装的装,扛的扛,运往地头等车。地多,地身长的400多米捂得难受,待着不动直冒汗,一天下来侵透衣服N次,管拧一盆水,用衣袖不停擦着脸上汗,忙得大伙没有过多的言语,渴了喝口水,饿了吃块馍垫垫饥。调皮孩子们地里捉蟋蟀、瞌睡了地头铺上一只麻袋。大人累了阴凉处休息一会儿,从一大早掰到天黑收工,他们心里充满喜悦,看着丰收的果实浑身有种使不完的劲儿。
白天掰玉米棒晚上剥玉米裤,遇到阴天,黑灯瞎火,娃小的妇女抱上孩子摸着剥到深夜才休息,鸡叫五更起床去地继续掰。掰过棒子铲玉米杆要六七天时间,铲掉的玉米杆放两天,把根上的土打掉,捆成捆拉回家垛起来冬天烧锅做饭使。
腾出地,施肥、犁地、播种小麦外,剩下来时间全是剥玉米裤、剥玉米裤也是有讲究的。棒子大的把老裤皮扒掉,剩内两层薄裤皮留玉米棒子上捋直。把捋直裤叶的棒子十四五个捆成一嘟噜子,挂上树杈,闲时取下抠玉米籽。一人抱粗的三杈树上可挂亩把子地的棒子呢!有功夫的人家把棒子编成四五米长辫子,几个人抬着像一条游动的金色长龙,挂屋檐下,看着喜人了。闲暇的人们讨论着谁家棒子大、产量高,辫子编的长。
剩下小棒子全剥成光肚晒干抠下玉米籽食用或卖钱。选部分玉米裤叶留着冬季抽空编针线篮,其余裤叶晒干储藏雪雨天喂牲口。
经过半月忙碌,秋收算是告一段落。站在大街望向各家各户院子里、树上、房檐下墙壁上到处挂满棒子,在阳光照晒下闪着金光,是农家独具一格的靓丽风景,喜在脸,甜在心。如今,乡村里也难寻哪些纯朴,只有从那时段过来的人们饱尝过哪种生活。
过去的时光总是美好、短暂,留恋。随着社会发展,乡下早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亩地的玉米,机器几个来回收拾干干净净,细碎的玉米杆就地做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