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城异地多活是架构设计复杂度最高的一种,接下来我将介绍跨城异地多活架构
技巧 1:保证核心业务的异地多活
“异地多活”是为了保证业务的高可用,但很多架构师在考虑这个“业务”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个思维误区:我要保证所有业务都能“异地多活”!
假设我们需要做一个“用户子系统”,这个子系统负责“注册”“登录”“用户信息”三个业务。为了支持海量用户,我们设计了一个“用户分区”的架构,即正常情况下用户属于某个主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其他数据的备份,用户用邮箱或者手机号注册,路由层拿到邮箱或者手机号后,通过 Hash 计算属于哪个中心,然后请求对应的业务中心。基本的架构如下:
这样一个系统,如果 3 个业务要同时实现异地多活,会发现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注册问题
A 中心注册了用户,数据还未同步到 B 中心,此时 A 中心宕机,为了支持注册业务多活,可以挑选 B 中心让用户去重新注册。看起来很容易就支持多活了,但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这样做会有问题: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账号,A 中心的数据没有同步过来,B 中心无法判断这个手机号是否重复,如果 B 中心让用户注册,后来 A 中心恢复了,发现数据有冲突,怎么解决?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同一个手机号注册的账号不能以后一次注册为准;而如果 B 中心不支持本来属于 A 中心的业务进行注册,注册业务的多活又成了空谈。
如果我们修改业务规则,允许一个手机号注册多个账号不就可以了吗?
这样做是不可行的,类似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账号这种规则,是核心业务规则,修改核心业务规则的代价非常大,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要重新设计,为了架构设计去改变业务规则(而且是这么核心的业务规则)是得不偿失的。
用户信息问题
用户信息的修改和注册有类似的问题,即 A、B 两个中心在异常的情况下都修改了用户信息,如何处理冲突?
由于用户信息并没有账号那么关键,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是按照时间合并,即最后修改的生效。业务逻辑上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也有一个很关键的“坑”:怎么保证多个中心所有机器时间绝对一致?在异地多中心的网络下,这个是无法保证的,即使有时间同步也无法完全保证,只要两个中心的时间误差超过 1 秒,数据就可能出现混乱,即先修改的反而生效。
还有一种方式是生成全局唯一递增 ID,这个方案的成本很高,因为这个全局唯一递增 ID 的系统本身又要考虑异地多活,同样涉及数据一致性和冲突的问题。
优先实现核心业务的异地多活架构!
对于这个模拟案例来说,“登录”才是最核心的业务,“注册”和“用户信息”虽然也是主要业务,但并不一定要实现异地多活,主要原因在于业务影响不同。对于一个日活 1000 万的业务来说,每天注册用户可能是几万,修改用户信息的可能还不到 1 万,但登录用户是 1000 万,很明显我们应该保证登录的异地多活。
而登录实现“异地多活”恰恰是最简单的,因为每个中心都有所有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信息,用户在哪个中心都可以登录。用户在 A 中心登录,A 中心宕机后,用户到 B 中心重新登录即可。
如果某个用户在 A 中心修改了密码,此时数据还没有同步到 B 中心,用户到 B 中心登录是无法登录的,这个怎么处理?
技巧 2:保证核心数据最终一致性
异地多活本质上是通过异地的数据冗余,来保证在极端异常的情况下业务也能够正常提供给用户。
数据冗余是要将数据从 A 地同步到 B 地,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是越快越好,但不可能很快,因为这是物理定律决定的,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尽量减少异地多活机房的距离,搭建高速网络
这和我上一期讲到的同城异区架构类似,但搭建跨城异地的高速网络成本远远超过同城异区的高速网络,成本巨大,一般只有巨头公司才能承担。
尽量减少数据同步,只同步核心业务相关的数据
简单来说就是不重要的数据不同步,同步后没用的数据不同步,只同步核心业务相关的数据。
以前面的“用户子系统”为例,用户登录所产生的 token 或者 session 信息,数据量很大,但其实并不需要同步到其他业务中心,因为这些数据丢失后重新登录就可以再次获取了。
保证最终一致性,不保证实时一致性
例如,A 机房注册了一个用户,业务上不要求能够在 50 毫秒内就同步到所有机房,正常情况下要求 5 分钟同步到所有机房即可,异常情况下甚至可以允许 1 小时或者 1 天后能够一致。
最终一致性在具体实现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特征,进行差异化的处理,以满足业务需要。例如,对“账号”信息来说,如果在 A 机房新注册的用户 5 分钟内正好跑到 B 机房了,此时 B 机房还没有这个用户的信息,为了保证业务的正确,B 机房就需要根据路由规则到 A 机房请求数据。
而对“用户信息”来说,5 分钟后同步也没有问题,也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但还是会影响用户体验,即用户看到了旧的用户信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技巧 3:采用多种手段同步数据
数据同步是异地多活架构设计的核心,幸运的是基本上存储系统本身都会有同步的功能。例如,MySQL 的主备复制、Redis 的 Cluster 功能、Elasticsearch 的集群功能。这些系统本身的同步功能已经比较强大,能够直接拿来就用,但这也无形中将我们引入了一个思维误区:只使用存储系统的同步功能!
既然说存储系统本身就有同步功能,而且同步功能还很强大,为何说只使用存储系统是一个思维误区呢?因为虽然绝大部分场景下,存储系统本身的同步功能基本上也够用了,但在某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存储系统本身的同步功能可能难以满足业务需求。
以 MySQL 为例,MySQL 5.1 版本的复制是单线程的复制,在网络抖动或者大量数据同步时,经常发生延迟较长的问题,短则延迟十几秒,长则可能达到十几分钟。而且即使我们通过监控的手段知道了 MySQL 同步时延较长,也难以采取什么措施,只能干等。
Redis 又是另外一个问题,Redis 3.0 之前没有 Cluster 功能,只有主从复制功能,而为了设计上的简单,Redis 2.8 之前的版本,主从复制有一个比较大的隐患:从机宕机或者和主机断开连接都需要重新连接主机,重新连接主机都会触发全量的主从复制。这时主机会生成内存快照,主机依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但是作为读的从机,就无法提供对外服务了,如果数据量大,恢复的时间会相当长。
可以将多种手段配合存储系统的同步来使用,甚至可以不采用存储系统的同步方案,改用自己的同步方案。
还是以前面的“用户子系统”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同步数据:
(1)消息队列方式
对于账号数据,由于账号只会创建,不会修改和删除(假设我们不提供删除功能),我们可以将账号数据通过消息队列同步到其他业务中心。
(2) 二次读取方式
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消息队列同步也延迟了,用户在 A 中心注册,然后访问 B 中心的业务,此时 B 中心本地拿不到用户的账号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 中心在读取本地数据失败时,可以根据路由规则,再去 A 中心访问一次(这就是所谓的二次读取,第一次读取本地,本地失败后第二次读取对端),这样就能够解决异常情况下同步延迟的问题。
(3) 存储系统同步方式
对于密码数据,由于用户改密码频率较低,而且用户不可能在 1 秒内连续改多次密码,所以通过数据库的同步机制将数据复制到其他业务中心即可,用户信息数据和密码类似。
(4) 回源读取方式
对于登录的 session 数据,由于数据量很大,我们可以不同步数据;但当用户在 A 中心登录后,然后又在 B 中心登录,B 中心拿到用户上传的 session id 后,根据路由判断 session 属于 A 中心,直接去 A 中心请求 session 数据即可;反之亦然,A 中心也可以到 B 中心去获取 session 数据。
(5) 重新生成数据方式
对于“回源读取”场景,如果异常情况下,A 中心宕机了,B 中心请求 session 数据失败,此时就只能登录失败,让用户重新在 B 中心登录,生成新的 session 数据。
注意:以上方案仅仅是示意,实际的设计方案要比这个复杂一些,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
综合上述的各种措施,最后“用户子系统”同步方式整体如下:
技巧 4:只保证绝大部分用户的异地多活
某些场景下我们无法保证 100% 的业务可用性,总是会有一定的损失。例如,密码不同步导致无法登录、用户信息不同步导致用户看到旧的信息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异地多活也无法保证 100% 的业务可用,这是由物理规律决定的,光速和网络的传播速度、硬盘的读写速度、极端异常情况的不可控等,都是无法 100% 解决的。所以针对这个思维误区,我的答案是“忍”!否则本来想为了保证最后的 0.01% 的用户的可用性,做一个完美方案,结果却发现 99.99% 的用户都保证不了了。
对于某些实时强一致性的业务,实际上受影响的用户会更多,甚至可能达到 1/3 的用户。以银行转账这个业务为例,假设小明在北京 XX 银行开了账号,如果小明要转账,一定要北京的银行业务中心才可用,否则就不允许小明自己转账。如果不这样的话,假设在北京和上海两个业务中心实现了实时转账的异地多活,某些异常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小明只有 1 万元存款,他在北京转给了张三 1 万元,然后又到上海转给了李四 1 万元,两次转账都成功了。这种漏洞如果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针对银行转账这个业务,虽然无法做到“实时转账”的异地多活,但可以通过特殊的业务手段让转账业务也能实现异地多活。例如,转账业务除了“实时转账”外,还提供“转账申请”业务,即小明在上海业务中心提交转账请求,但上海的业务中心并不立即转账,而是记录这个转账请求,然后后台异步发起真正的转账操作,如果此时北京业务中心不可用,转账请求就可以继续等待重试;假设等待 2 个小时后北京业务中心恢复了,此时上海业务中心去请求转账,发现余额不够,这个转账请求就失败了。小明再登录上来就会看到转账申请失败,原因是“余额不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转账申请”的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实现异地多活,但其实还是牺牲了用户体验的,对于小明来说,本来一次操作的事情,需要分为两次:一次提交转账申请,另外一次是要确认是否转账成功。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 100% 可用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为了让用户心里更好受一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安抚或者补偿,例如:
挂公告
说明现在有问题和基本的问题原因,如果不明确原因或者不方便说出原因,可以发布“技术哥哥正在紧急处理”这类比较轻松和有趣的公告。
事后对用户进行补偿
例如,送一些业务上可用的代金券、小礼包等,减少用户的抱怨。
补充体验
对于为了做异地多活而带来的体验损失,可以想一些方法减少或者规避。以“转账申请”为例,为了让用户不用确认转账申请是否成功,我们可以在转账成功或者失败后直接给用户发个短信,告诉他转账结果,这样用户就不用时不时地登录系统来确认转账是否成功了。
核心思想
异地多活设计的理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采用多种手段,保证绝大部分用户的核心业务异地多活!
小结
异地多活的 4 大技巧需要结合业务进行分析取舍,这样没法通用,如果底层存储采用 OceanBase 这种分布式强一致性的数据存储系统,是否就可以做到和业务无关的异地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