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空虚的心灵
罗曼·罗兰说:"生活最称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我想,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而理想的生活,总会讲究一个人长期健康的稳定发展,至少是以下四位一体的生活方式:拥有思想的读书生活,开阔见识的旅行生活,健康身体的运动生活,真沉深度的社交生活。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今天就来梳理下读书生活。
我们家为了清净,也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里是没有电视的,客厅立一面书墙,餐桌上是书,书桌上是书,床头上还是书,零零落落加起来也有600多本。家里书很多,但是是“囤书很多”,很有“感觉”。
买了就看吧,起初看得细,生怕拉下一个字,有时还会查查字典,也有收获,不过就是看得慢了些。我看1本的功夫,先生看了10本。常有压力,那种感觉就是同一个屋檐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有着同样的作息,但是成长速度的差距怎么那么大?怀疑自己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忧虑啊,焦急啊。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就问老公,“你咋读得这么快?”
先生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有方法啊!一,你得先看标题,讲的什么主题,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写这个主题,会怎么写,列下思路大纲;二,再看目录,和自己的对比,思路不同在哪里,再对照目录里的标题,思考如果是你,具体会怎么写;三,粗览全书,记录兴趣点和疑问,方便细读查阅;四,浏览全文,特别留意三中的记录;五,用自己的话总结全书。”
噢,还能这样,得到方法,我欣喜若狂,赶紧拿出两本试试,还真是大有不同,一来更主动,你想,如果能像作者一样,从怎么写一本书的角度来看一本书,起点就从被教导者变成了教导者。调动的思考就会更多;二来更能定位,定位作者在哪里,我在哪里,利于锁定距离,找到进步的方向;三来培养了品位,你发现有些书的视角是远高过自己的,而有些书的思路自己也能想到。如此,就知道书的水平高低。
开心的同时,书的确是读深了,花的时间也多啊,我也不是为了写书,书海茫茫,难免焦虑,到今天,我们家的600本我也没看完。面对一屋的知识干粮,难免焦虑,怎么办?和它们相亲啊!把书拆为己用,结合自己的需要,有目标地阅读。
慢慢地,书看的多了,体会看书就像谈恋爱,有三个阶段:
阶段一:“流水式阅读”就是在“相亲”,要在短短的时间,茫茫书海里认识这本书的特质,把握要点!不合适的书就及时再见,别错过真正的“有缘人”;
阶段二:“呼吸式阅读”就像是在“恋爱”,把书里的精华记录一段,不要多,再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点评,一吸一呼,更深交流互动,共鸣欣赏!
阶段三:最后的“结婚”,我称之为“陪伴式阅读”,是指这书常读常新,你发现书和你一起长大了,就是那可一读再读的宝书了。
三阶段,五步法,我的读书生活就是“和书谈场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