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卡拉OK唱歌的发挥超不稳定,因为我都不知道这次要唱什么歌。小伙伴们唱的歌,我也都会唱。流行歌曲是一条贯穿我生命的小河,作为70后的老人,我们自小听的是小虎队,不是《打靶归来》和《红旗颂》。我们听的可是旋律,而不是主旋律。一直在河边走,难免沾湿了衣裳,除了最新的龙王萧某某或者好声音没怎么听,一般的口水歌都会哼上两句。
曾经短暂的听过一段比较另类的音乐,在愤青的年纪也听过一阵摇滚,总体来说,我偏爱流行,尤其是在流行音乐中沉淀为经典的作品。台湾最近死掉的李泰祥就是我的最爱之一。记得我在第一家广告公司的时候,总是在中午利用创意部门管理不严的状况,翘一下班,跑到餐厅吃饭搭讪认识的某文艺女子家中听歌聊天,李泰祥是我们都喜欢的创作人,他给齐豫写了很多歌,比如《有一个人》,《走在雨中》,《欢颜》。
我对音乐的态度是只要是经典的作品,不管它是流行、古典、电子、摇滚、爵士,我都听,经典不只存在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照样有经典,比如陈升、罗大佑。比如The Beatles,Queen.爵士乐里的Frank Sinatra,或者是摇滚乐队Nirvana,都是经典。经典超越于各种音乐类别。只要能打动灵魂的,都是好东西。
如果把我脑袋里听过的音乐一张一张专辑摆出来,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很难想象人类的大脑居然能储存那么多音乐,这比Ipad要高级多了。我还记得童年时候,在表哥家里打牌的时候录音机里播放的磁带。那是一盘外国专辑,在我们打80分的时候,反复循环的播放。牌局谁胜了我已然忘记,但我记得第一首应该是《Casablanca》,”The kiss is still a kiss in Casablanca,”那是一首老掉牙的80年代流行英文金曲,可是在那个当下,那个声音、旋律,就无端的走入了我的心里,永驻。连带着打牌的时候,那片静谧的时光。时光在那个有树有春天的老宅院里,我和3个哥哥在打牌。
7.9元,这个数字某些人看到可能会心一笑。是的,那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全国磁带统一价格,新华书店的柜台里,无数年轻人在那里流连徘徊,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一盘盘的磁带。如果我知道20年后可以下载,我是否会省下我打麻将赢来的那一堆钱。
我买了一批磁带,庾澄庆,王靖雯而不是王菲,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林子祥,张学友,每一盘磁带我都会反反复复的听,把7.9元听回来。所以我清楚的记得里面的曲目,那些为了凑数的冷门歌曲,我的天哪。
到了90年代中就是打口磁带和打口CD的天下,后来我疯狂的购买着盗版CD,说到盗版,我还买了无数的盗版DVD,游戏,还有盗版软件。如果购买盗版一张,获刑一天的话,我一定是无期徒刑了。无数的钱,就这样砸在盗版音像制品上面,有时候我怀疑我的人生大概也是盗版的。
千万别听一个七零后的怪蜀黍谈他的听音乐生涯,因为他把听过的磁带拉出来,就是一条漫无际涯、无法收拾的人生路。(To be continued)
2014-3-7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