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看了下日历,再过五天立冬了。南国的秋天没有多少寒意,冬天总是姗姗来迟。可是这几天瑟瑟的寒风,滑过肌肤,钻进衣领,告诉我寒冷还是会来。
集市上的水果,由桃子,葡萄,石榴,红枣逐渐减少,苹果 ,雪梨,桔子,柿子逐渐由少增多。
我是不喜欢冬天的,即使有阳光,还是觉得冷。常常冷得让人缩手缩脚,有些事情也会因为气温低而耽搁。天总是黑得很早,让人想快点结束工作回家。早上贪恋温暖的被窝,起床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
冷天还有一个坏处是,让经历挫败和痛苦的人加重心里的寒意,伤心的更伤心,孤独的更孤独。想到还要熬过一整个冬天,生活显得比事实更辛苦些。
气温的寒冷,总是容易让人多愁善感。每到气温低一些,开始穿大衣的季节,我就特别想家。可是这么多年,在外求学工作,跟家人在一起过冬的日子少之又少。
▼
以前小学的时候,冬天放学回家总是特别早,爸爸会提前准备好小火炉,妈妈会提前烧好热水,做好饭菜,打开家门一股温暖就迎面扑来。
妈妈会打很热的水给我烫手,我冰冷的小手总是烫得通红,由于温度突然升高,发烫发痒。那时候,我手总是长冻疮。
后来才知道,用热水烫手温度变化太大,更容易长冻疮。可是妈妈不知道,总想着这样会让我的手快点暖起来。
每到冬天,手脚凉得跟块冰一样,甚至会失去知觉。爸爸深知这一点,每天晚上都会给我装一个热水袋。
那时的热水袋没有现在的时尚好看,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或许不能称为热水袋,它像灯笼一样的壶,能装很多热水,也能保持很久的温度。
晚上被窝有了它,从脚丫子暖到全身,睡个饱饱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爸妈总是早起给我们做早饭,没有面包蛋糕这些西式糕点,只有用柴火慢慢煮出来的粥。
爸爸喜欢在粥里放葱和姜,再放点盐,我特别喜欢葱姜的味道,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喝的粥,我总是能喝下两大碗。打个饱嗝,开开心心背着书包去上学。
▼
老家的冬天,早上起来屋顶和田野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叶和小草上都结满了小冰晶,门口的水龙头总是会被冻住,放在门口的桶和盆里的水会结冰。
我和弟弟总是贪吃,即使在冬天也贪恋冰棒的清甜。于是瞒着爸妈,用一个杯子装满开水,再放点糖,怀着满满的期待把这杯水放到屋顶,第二天早上结成冰,这是纯天然的冰棒。
如果我们早上起得早,一定是去屋顶吃“冰棒”了,嘴唇冻得通红,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依然吃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洒满整个屋顶。这是我和弟弟的秘密。爸妈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
老家的冬天会下雪,鹅毛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静悄悄的落在地上,一朵一朵铺满整个地面,洁白的世界,是孩子们游乐的天堂。在瑟瑟寒风里,冻得发红的鼻子和小脸蛋在雪地里像盛开的花儿。
▼
我的成长是一场离家越来越远的征程,家人不在身边的每一个冬天,我都会想念那个小火炉,那盆烫手的水,那暖脚丫子的热水袋,那充满葱姜香味的粥,还有那冰天雪地里的笑声……
小时候,父母陪伴在左右,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嫌弃他们把一些话说很多很多遍,我们听得仿佛耳朵要起茧了,我们甚至能背下来,但是从来没放在心上。我们曾经无数次想要挣脱他们的怀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自由。
长大后才明白,所谓的自由,都是用无数不为人知的心酸堆砌的:你为了一单业务连续几个星期不眠不休,最后却被同事抢了风头,你告诉自己无所谓,一转头却哭花了妆;
加班回家的路上,寒风刺骨的冬天,只能裹紧大衣大踏步往前走;回到出租屋,没有热腾腾的饭菜,甚至连一口热水都没有,你早上出门匆匆忙忙,被你踢飞的拖鞋还在原地……
原来我们以前的岁月静好,都是父母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从夏天到秋天,终究还是要一个人过冬天。还好,我们有一百种方式让这个冬天不太冷:给自己买一条毛毯,一床厚厚的被子,把床铺得暖暖的;
每次经过橱窗,目光都不舍得离开的那件大衣,这个月发工资了就给自己买下来吧;下班别吃方便面了,去涮一次火锅吧,心和胃,你总要喂饱一个……
一个人的冬天,也可以热气腾腾。只要心是热的,总能熬过冬天,迎接来年的春天。
然后脱下坚硬的外壳,打个电话给爸妈,告诉他们:除了想你们,一切都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