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惹巴拉是湘西龙山土家族聚居地,朋友邀我很多次前去采风游玩,无奈总是有事耽搁了行程,今天终于有机会前往惹巴拉一探丰彩。
下了高速,进入国道转乡道,路狭又窄且迢迢又弯弯,几乎没有一处不是曲曲折折的弯道,汇车时对面开车总是险境百出,令人心生余悸。
好不容易到了惹巴拉,下了车,看到一座风格独特的风雨桥横跨在一条青绿河上,玄黑色的屋瓦交错重叠垒起来,在天地间格外醒目,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
停好车步行走过风雨桥,不禁对这沿着几根流线型屋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垒得高高的玄黑色的高大雄伟的建筑望而生叹。
虽然只是一座跨河风雨桥,但在桥的尽头却又变成十字形,就好像那桥又生出双翼,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般俯瞰着青青河水。
漫步走过过那层层叠叠的风雨桥,却发现右手边绿草坪上泊有一些褐色硕大的船只,想来酉水河畔长年船只往来,是以让几只船只搁浅岸边,供游人赏玩。
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河边高耸着几栋灰黑色民宿酒店模样的房子,房子修建得绝美大器,却无一处不是空屋闲置,无论外表内里,都破败得非常厉害,看着着实令人心痛不已。
待我们进入到惹巴冲措(汉语:惹巴冲王宫),参观了里里外外几座宫殿,不禁感叹昔日土家宫殿的瑰丽奢华。
最喜欢的是位于二进宫殿的二楼书房,满屋都是书籍竹简,虽然知道大部分都只是仿造品,但内心还是对昔日如此爱好书籍的楼主人既佩服又羡慕。
出来右手边是湘西土家语民俗非遗部分展,里面有土家梯玛所用祭祀物品,也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傩公傩母面具,挂在桐油漆染过的原木墙上,煞是触目惊心。
当然,还有一些土家民间法器,和苗族巴代老司们用的法器大同小异,只是看起来有些心惊肉跳,比如身上扎了钢针的小人儿,应该是一种害人莫名生病的诅咒,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不知道暗中戕害了多少人的生命?
看着这些东西身上不由得感觉寒气逼人,忙移步去看土家农具。棕榈编织的蓑衣、竹片削成的弓以及竹羽制成的箭、小箩筐及捞鱼虾的竹篓,看着令人慨叹土家先祖的聪明智慧。
出得宫门来,我们在墙外的农家乐吃了个晚餐,便驱车几分钟,去了河对岸的惹巴拉摆手堂。
没想到摆手堂沿河而设,附近景色宜人,小桥流水人家,荷塘月色亭台,令人流连忘返。
直至晚上七点,我们围坐在一堆篝火旁,观看土家毛古丝舞、土家挖地锣鼓、咚咚喹与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节目,最后还与土家人一起加入到摆手舞队伍中,跳得如痴如醉。
土家摆手舞以同边手为主要动作,出左手时动左脚,出右手时动右脚,中间加上一些插秧、薅草、掰包谷、打糍粑等日常生活劳作场景动作,易学易跳又好看。
清代《溪洲竹枝词》中有诗句: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描绘了土家人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盛况。
今日携母带女前往惹巴拉寻土家根源,到惹巴冲措拜祖观书屋,到摆手堂里听咚咚喹看歌摆手,真是怡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