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家长沟通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说:我们之前不是这样的呀!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
在跟家墨家长沟通以后我好像有点知道为什么了。
家墨在我们班应该算是有点特殊的存在了吧!这孩子很少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每天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是交作业,第二件事是坐的端端正正等着老师来布置任务,不跟其他人嬉戏打闹,也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走到他身边关心他,跟他交流,他就会异常紧张,声音很小的含糊其辞。内敛,沉默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
后来一件事的发生让我很意外。我接手没多久的一天早上妈妈给我发信息说孩子拒绝来上学,我问怎么回事,妈妈说他完不成作业,在家发脾气,不起床,就这样在家里躺了一整天。后来发脾气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也由一天发展到两三天。这种情况下学校心理老师跟家长沟通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又推荐了各种心理医生,均以孩子拒绝看医生而终结。眼看着孩子子越来越严重,我比较着急,那天又找了心理老师后心理老师提醒了我,我和家长沟通过,心理老师也和家长沟通过,但是我们四个人没有同时坐下来沟通,于是6月12日的下午我们坐下来一起聊了聊。
在送走他的父母以后我总结了一下,孩子变成这样有几点因素。第一,家族影响。孩子奶奶,叔叔,爸爸都是不善言辞的人。这点在他父亲身上很明显能看出来。第二,父亲的“寒气”教育。父亲一直觉得要培养他的一系列习惯,对他要求很严格,如果出问题就会用眼睛瞪,事后也没有安抚的习惯。后来就演变成一出问题也不说话,直接用眼神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只有不屑。在孩子的心里已经深深的烙下了父亲不爱我,父亲很可怕,所以父亲一回家,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跑回卧室锁门。有一次父亲遇到一件事很开心,想要拥抱孩子一起分享,直接被孩子一把打开,独留父亲尴尬的站在原地。第三,母亲的“正常”教育原则。整个过程中听了好几次母亲说,我要求不高,只要他做一个正孩子就行。我觉得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一直觉得我的孩子正常就可以了,首先孩子是一个人,不是机器,你不能设定他的任何事项,尤其人生走向,不能把它当作人生遗憾的寄托,由他来实现你未完成的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带着它自己的梦来的,这个梦和你无关。其次,每个人对普通的定义不同,对于孩子来说,他可能觉得不沟通我就很正常,你那么多话反而不正常。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有一幕让我非常难过,心理老师问他们在一起很开心的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父母在这里想了想说很久没有过了,疫情期间钓鱼的时候好像有过,去年好像有一次。我不知道心理老师听了什么感受,但我是真的很心疼,心疼孩子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如果都不能很开心的大笑,他心里会有多少苦闷呀!本该与父母撒娇的年纪,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太心痛了!好在父母也有反思,这周一跟母亲沟通的时候反馈说,父亲有在改变自己,这是好的开始!同时我也提醒母亲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会有反复,都是正常的,需要慢慢加油。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思考我小时候的经历,,同时对比现在,发现了两个很不同的地方。第一,现在关注孩子的人多了。现在每个家庭一两个孩子,关注的人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的甚至还会加上太爷爷等等!这么多人关注孩子,难免会让孩子的心理脆弱。以前一个家庭好几个孩子,大家庭更不用说了!每个孩子能分到的关注非常有限,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自然会强大!而且很多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展!第二,过去的孩子放学后三五成群互相约着一起出去玩,在这个过程中,不开心的情绪很快就可以得到舒缓,如果有小伙伴的开导,会消散得更快!所以时代不同,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要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