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世界


凌晨三点,我被手机震动惊醒。屏幕亮着,是父亲发来的微信:“你八岁那年掉进村口池塘,救你的人走了。明天出殡。”

我怔怔地看着那行字,记忆像被撕开一个口子。

那是个炎夏午后,我偷跑去池塘摘莲蓬,脚下一滑,跌进深水。挣扎中,我看见一个身影跃入——是邻居陈叔。他把我托上岸,自己呛了好几口水。母亲闻讯赶来,一边打我一边哭。陈叔抹着脸上的水,憨厚地笑:“孩子没事就好。”

后来,我离家求学、工作,每年回去两三次。偶尔在巷口遇见陈叔,他总停下电动车,问同样的话:“回来啦?待几天?”我说两三天,他点点头:“好,好。”然后骑上车慢慢消失在小巷尽头。

我们之间,只有这简单的对白,重复了十五年。

去年国庆,母亲说陈叔查出了肺癌。我去医院看他,他瘦得脱了形,见到我却努力坐直:“工作忙,不用老回来看我。”他说话已很吃力,却还问我北京的生活,说他在电视上看见过天安门。

临走,他忽然用干瘦的手握住我:“世界真大啊,你们年轻人好好看。”他的手很轻,像秋天最后一片叶子。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

出殡那天下着小雨。陈叔的儿子,那个和我一起光屁股长大的伙伴,红着眼眶递给我一个木盒子:“我爸留给你的。”

回家打开,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我们这世界》——我高中时丢的那本地理图册。扉页上有我稚嫩的签名。书里夹着张字条,是陈叔歪扭的字迹:

“小远:你在学校丢的书,我收着了。你说这世界很大,叔没文化,去不了。你在外面好好走,好好看,就当替叔看了。——陈建国”

我捧着书,眼泪砸在泛黄的书页上。

原来,我以为早已遗失的世界,一直被一个人珍藏着。在我奔向远方的岁月里,有个沉默的长者,用他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我的梦想,直到生命尽头。

我们这世界啊——

它不在远方的风景里,而在近处的心跳中。

它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无声的守护中。

它是凌晨三点的微信,是池塘边的援手,是巷口重复的问候,是一本珍藏多年的旧书。

此刻我终于明白:世界之所以温暖,不是因为壮丽山河,而是因为那些平凡的人,用他们不平凡的爱,为我们点亮了每一盏归途的灯。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成为别人的灯火。

---

谨以此文,致敬生命里那些沉默的守护者。在“我们这世界”这个宏大主题下,最动人的永远是凡人微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