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学霸打卡·Day61课后实践】
我是学霸,我的打卡如下:
这是2018年10月4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9.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心流】
心流指的是我们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参考书籍:《心流》
犹记得在高中时,每天不断地刷不同学科的题目,数学、英语、生物、化学……像英语又分为单词、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不断地做题,对答案,找错误原因,整理,回顾等,感觉那个时候经常处于心流状态,全神贯注、投入忘我。这种体验在大学时代备课四六级时偶有出现,出现在背单词,集中精力做四六级考试的真题的时候。到了研究生期间,这种体验又出现在学习日语,备考日语能力考试的过程中。这是学习中心流状态的出现情形。
【两类休闲:主动式休闲&被动式休闲】
主动式休闲:要消耗精力,需要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诸如芭蕾、弹琴和其它兴趣爱好等。对我来说,大概是阅读、学习、与朋友进行语言交换、参加拆书帮线下拆书课之类的了。因为国庆假期,报名了徽杭古道的徒步(2016年8月是人生第一次徒步,选择的正是这个线路),以前虽然知道徒步并不是不耗费注意力的,但是仍然有一种想要边徒步边思考人生、回顾学习内容的想法,但是学完了崔律脑力篇微课之后的再出发,特别是学完“一次只做一件事”的课程后,在徒步过程中我突然间发现徒步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注意力的事情,在徒步过程中要小心地看着脚下的路况,碎石路要如何走,台阶要横着走,下山或者下坡时登山杖要放到前面,支撑身体……有很多需要技巧的地方。集中精力去走好每一步路,思考人生、回顾学习内容之类的只是会偶尔飘荡在脑海中,完全无法持续。另外,我也清晰地意识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这句每次徒步时领队都会强调的语句正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在徒步/爬山中的表述方式。
被动式休闲:不需要消耗太多精力,基本无需动用技巧或专注力的休闲活动。例如找朋友聊天、刷朋友圈、看电视。对我来说,大概是看网络小说、看电视剧之类的了。
【主动式休闲的好处】
主动式休闲好于被动式休闲。主动式休闲有助于个人成长,但过程并不轻松。你从生活中收获多少乐趣,取决于你如何运用休闲时间,是否付出了工作般的专注与才智。
【化被动式休闲为主动式休闲】
如果我们想要拥有更多的心流状态,我们可以带着目的去进行被动式休闲,化被动式休闲为主动式休闲。
例如,我们可以在看电视剧/动漫时,带着推理的心态,推测剧情的发展;深究细节,观察剧中人物的配饰、礼仪等;学习剧中人物的搭配,如耳饰、戒指、服装等;增长知识,学到平时无处可学的知识,如崔律在《樱兰高校男公关部》这部动画片中学到的放杯子的时候用小指先垫一下再放,可以不发出声音的礼仪等。
带着目的去做,专注地去做,才能有机会领略更多的内容,化被动为主动,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扫除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成长。
【读书vs听书、读纸质书vs读电子书】
崔律对比了读书和听书,介绍了读书的各种好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当我们听书时,只能听到一条逻辑线,这种逻辑是单向向前推进的。但是在纸质书中,整本书的框架是立体的,有横向、纵向、斜向等,就像知识体系的框架一样。而且如果听书挺久了,我们可能会变得只会用简单的词汇,像婴儿学舌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听书是一种娱乐,而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读书。
我虽然没有听书的习惯,但是之前也一直以为听书是个不错的事情,适合听觉型的人。听了崔律这么一件,发现还是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除了听觉型和视觉型学习方式的不同外,还有接收到的内容的局限性和开放性之分。
2.我的实践:
10月2日~3日刚进行完古道徒步,感觉这是主动式休闲,需要精力、技巧和注意力。在徒步过程中,我在想从16年8月至今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徒步历程了,是停下来找点其它的亲近自然的方式,还是继续这种方式?在思考中,我发现最初吸引我去徒步的是亲近自然,爬山,走路,还有过想通过徒步认识一些新朋友。后来我发现除了第一次徒步认识的、几乎每个月都结伴去徒步的小伙伴Lai以外,我没有认识任何一个新朋友,我也基本不跟其他人聊天,性格因素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同时我也只是随心一想说要认识新朋友,但是并没有真的将这种目的细化成目标和计划,所以最后不了了之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我在这次徒步中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理由,那就是督促我的日常锻炼,因为我意识到如果日常生活中我不运动,例如做不到步行上下班,不去练习瑜伽或慢跑,那么不仅我的体重会增加,徒步过程也会比以前辛苦。以前的瑜伽,现在的慢跑是日常的锻炼,步行上下班是每日的健康的、绿色的出行方式,而徒步则是我的阶段性的身体锻炼,同时也是检测我锻炼效果的测试仪。如果体重过大,负重过多,容易使膝盖出现问题,为了长长久久的健康有力,为了长久的自由,我希望能够保持稳定的体重,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
徒步的过程也是对我的选择力的一种锻炼,在选择徒步的线路的过程中,我在不断观察自己的选择标准(线下拆书课《企业参谋》后的A1、A2),我想这也是一种锻炼。一种思维的锻炼。
在做国庆假期的周计划时,我写下了三个休闲娱乐项目,徽杭古道徒步、电影院看电影、阅读《独居的一年》。第一个和第三个基本属于主动式休闲,第二个对我来说貌似是被动式休闲,我虽然能够做到全程专注在电影中,但是像崔律提到的推理、细节、搭配、涨知识这些我好想都没有做过,如果接下来的几天里,找到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我要尝试这种带着目的看电影的化被动式休闲为主动式休闲的方式。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1)这里的主动式休闲是否也包括了阅读、学习这一类活动呢?是更广义上的休闲,包括除了工作和日常生活以外几乎所有的事情?
2)崔律可不可以介绍下自己是如何看小说的呢?不管是网络小说,还是经典小说、文学作品之类的?超级期待~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去徒步前想的很好,要坚持听课,在手机上写课后实践日志,然而实际情况是两者均没有做到。总结原因如下:
1)做了计划以及准备了耳机,但是考虑不够全面。联通号码有大量流量,打算将微信从移动手机退出登录,在联通手机登录微信后听微课。但是带的是苹果的耳机,貌似与联通号码的手机不太匹配,打开微课后发现声音特别小,几乎听不到,地铁上和去徒步的大巴车上无奈放弃。
【反思】准备不足,或者说考虑不周全。应该在家事先尝试微信号在另外手机的登录,尝试用耳机听下微课,调试下声音大小,如果耳机不匹配,可以及时更换;如果还是声音小,可以尝试下载荔枝微课的APP,直接用APP听课,可能声音会大一点。总之有很多解决方案,下次要注意。
2)打算晚上在住处不带耳机听课,然而四人间,山里没有4G,wifi时断时连,也没有办法听课;
3)3号回到家已经21:50,异常疲惫,略微收拾就准备睡觉,也没有听课。
昨天徒步时将补听2号、3号的微课及做课后实践日志的任务列入了日清单,各自规划了1.5小时。
徒步这两天因为没有正常听课、完成课后实践日志,心里略有不安。虽然到不了负罪感的程度,但是在去徒步的来回十五六个小时的交通中,总觉得有些浪费时间,目前计划:
- 以后还是多走一日线的徒步,选择单程四个小时以内的徒步线路
- 避免节假日出行,至少不能选择节假日第一、二天或者最后一天
- 选择自由行,选择火车而非汽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