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朋友推荐的蔡崇达的《皮囊》读到天才文展内心触动很大,初始看到作者对文展的描写,内心是激动的、崇拜的,越往后读越有点揪心,有点意难平,有种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的遗憾。
文展,天生兔唇,一个年仅13岁就开始懂得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规划,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目标,且从9岁已经开始明确的坚持去做一件事,读到这里,我不由的对文展产生了一丝的崇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清楚自己的内心,哪怕以后他并没有成功,我想至少在那样的年纪,他不会有所谓的空洞,也不会迷茫。
01
降伏自己的缺陷,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大部分的小孩一旦意识到自己身体某部分的缺失,总是要战战兢兢地小心隐藏着,生怕被发掘、放大,甚至一辈子就被这个缺陷拖入死胡同里。
但是,文展恰恰相反。
因为他比同龄的孩子有更高的理想,他让自己高出同龄孩子不止一个层次,所以虽然有身体缺陷的文展却成了他们的孩子王,领导者和指挥者。他总是用自己高调的兔唇和奇怪的语音,让所有同龄孩子都听他的话。让所有人忘记可以有嘲笑或者反抗他的权利。
九岁开始,每天晚饭后他就一个人整理每一年国家发生的他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他还会写上自己认为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整理中国历史大纲,是因为他觉得,在中考的作文里可以大量运用历史知识,这可以保证让他拿到不错的分数,以后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可以用历史故事说道理,很能加分。
为了走出小镇,想去大城市读大学,但是家里情况不支持,读大学费用太高了,无奈只能控分读了重点中专。重点中专,只招某一个分数段的高材生。文展只能把自己的命运,投进那个分数段里。
02
如愿来到大城市的文展,一心想要留下来,他开始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规划着让自己当上学生会主席,获得更多展示的机会。
然而,现实总是不尽人意。
因为先天的缺陷,他的兔唇成了一些庸俗的人恶意攻击的重点。
一开始,他非常自信地认为:恶意攻击他缺陷的那些人只是因为在其他方面没办法超越他,他不能低下身去和他们计较,只有比他们水平多出足够的高度,他们才会恐惧到敬畏他。
可惜,从小镇到城市,环境能改变的东西太多了。新生活并没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华美好,同学们的嘲笑让他变得越来越偏激,甚至开始痛恨生养他的小镇,认为小镇拖累了他并拒绝再回到小镇。
03
因父亲病重,文展落魄回乡,最终不得不在母亲的安排下回到小镇做了一名电工。曾经被他最看不起的哥哥,被他认为像父辈一样无能的哥哥早早地娶妻生子,并靠着老婆带来的嫁妆开了家海鲜店,日子过得也风生水起。从小被当做“别人家的孩子”,最应该出人头地的文展因为兔唇和事业一般的原因一直没有组建家庭。
end
小镇坚持了两年多,文展再次走了。
这次不是去往任何大城市,而是向广电系统申请,跑到一个几千人口的小村庄,挑起附近地区发射台的维修看护工作。
文章读到最后会感到很压抑,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吾之力,安身宿命。文展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从本质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