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原文】鲁欲使慎子为将军①。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②,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釐(gǔ lí)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③。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在所益乎? 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译文】鲁国有意任命慎子为将军。孟子说:“不先教导百姓做人处事的道理,就要他们去打仗,这叫做加害百姓。加害百姓的人,在尧、舜的时代是不被容纳的。即使一仗就打败齐国,收回了南阳,这样也是不可以的。”
慎子脸色一变,很不高兴地说:“这我就不了解了。”
孟子说:“我明白告诉你吧。天子的土地方圆各一千里;如果不到一千里,就不够条件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方圆各一百里;如果不到一百里,就不够条件奉守宗庙的典籍。周公分封在鲁国,方圆各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但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姜太公分封于齐国,方圆各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但实际上少于一百里。现在鲁国有五块方圆各一百里的土地,你认为假如有圣王出现,那么鲁国的土地是在应该削减之列,还是应该增加之列?不费力就把那里的土地取来并入这里,仁人尚且不做这样的事,何况是用杀人来得到土地呢?君子侍奉国君,只是努力引导他走上正途,立志于行仁罢了。”
【注】①慎子:鲁国的大臣,慎滑厘。应该不是慎到或禽滑厘。根据《庄子·天下》,禽滑厘属于墨家,慎到则是“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此二人皆非用兵之人。
②南阳:即汶阳,在今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当时齐国和鲁国争夺的要地。
③俭:少于。
12·9【原文】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xiàng)道①,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译文】孟子说:“今天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辟土地,增加财富。今天所谓的良臣,正是古代所谓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正道,不立志行仁,他们却设法让他富足,这等于是让夏桀富足。他们又说:‘我能为国君邀结盟国,每战必胜。今天所谓的良臣,正是古代所谓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正道,不立志行仁,他们却设法为他拼命打仗,这等于是帮助夏桀壮大。顺着目前这条路走,不改变今天这种风气,即使把天下送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安稳的。”
【注】① 乡:同“向”。
12·10【原文】白圭曰①:“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mò)道也②。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yōng sūn)③,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④,无君子⑤,如之何其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译文】白圭说:“我想采用二十抽一的税率,你认为如何?”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的办法。譬如,一万户人的国家,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可以吗?”
白圭说:“不可以,陶器会不够用的。”
孟子说:“那个貉国,各种谷类不能生长,只能生长黍;没有城墙、宫室、祖庙与祭祀的礼仪,没有诸侯之间赠礼与宴请的往来,也没有各层官府与官吏,所以征税二十抽一就够了。如今在中国,去掉社会伦常,取消各级官吏,怎么行得通呢?制作陶器的人太少,尚且不够国人使用,何况没有官吏呢?想使税率比尧、舜的标准更低的,是大大小小的貉那样的国家;想使税率比尧、舜的标准更高的是大大小小的桀那样的暴君。”
【注】①白圭:先秦商业经营思想家,名丹,字圭,周国人。梁惠王时在魏国为官,曾筑堤治水,发展生产,主张减轻田税。
②貉(mò):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国家。
③饔飧(yōng sūn):用饮食来招待客人的礼节。
④去人伦:指没有各种礼节礼仪。
⑤无君子:指没有大小官吏。
12·11【原文】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jiàng)水。洚水者①,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译文】白圭说:“我治水的成效,胜过大禹。”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着水性发展,所以他把四海当作蓄水的大坑。现在你却是把邻国当成蓄水的大坑。倒流泛滥的水叫做大水,大水就是洪水,这是有仁人所厌恶的。你确实错了。”
【注】① 洚(jiàng)水:大水泛滥。
12·12 【原文】孟子曰:“君子不亮①,恶乎执?”
【译文】孟子说:“君子不讲求诚信,还会有什么操守呢?
【注】①亮:同“谅”,诚信。
【解读】1、无论是官员还是员工,都应该用心辅佐君王或者领导,不能只考虑他们的个人利益,而忽略大众利益和长远发展。若太急功近利,则灭亡的也会很快。所以人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想的是长远的发展。
2、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尺度,过犹不及都是不好的。
3、人想成事,合作很重要,尤其是大灾大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战争灾难。无论是国内的某个地方自然灾害还是国际的抗疫,中国都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如果都只各扫门前雪,那一定是徒劳的。
就拿疫情来说,中国对一些国家进行帮助,其实也是在帮自己,毕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闭关锁国。更何况,每个国家都有中国同胞在。所以我们在自己艰难抗疫的同时,也努力帮助他国。全球疫情没有了,各国才能更好的发展。
4、对于“君子不亮”的两种解释,我觉得第二种守诚信是基础,第一种解释则是升华,两者并不矛盾。如果人本身就没有诚信,那这个人也真不怎么样,更不会有好的变通;若光有诚信,而不知道变通,只能说明这个人脑子太死了,也不是真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