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怪它,反而同情它”
边牧被公认为世界犬类智商排名第一,据说如果训练有素的话,可以达到十岁孩子的智力。
“自从养了边牧以后,经常被它的智商碾压,真怀疑它不是狗……”
在网上类似上面这般对边牧夸赞的狗主人不在少数,那么讨得人类欢心喜爱的边牧如何就咬人了呢?而且作为受害者,老爸不仅不再敦促相关部门来捕捉,更是出人意料给予它关心和爱怜。
老爸说:“我每天在小区散步都会遇到它,有时候一天见面好几次,它总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我很纳闷:“它一直在外面,不回家吗?”
“主人搬走了,把它留了下来,成了条流浪狗。”
“流浪狗边牧”,我似乎听到了它的呜咽声。“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几年了,你天天跟它见面,你们俩都快成老朋友了,怎么就突然咬你了呢?得罪它了吗,让它发那么大火?”
老爸说小区经历过两次流浪猫狗的专业追捕,聪敏的边牧都能顺利逃脱。哦,原来如此,那么它一定看到了平日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纷纷倒在麻醉枪下,然后被装到车里带走了。
等等,什么,边牧刚出生不久的小baby也被带走啦!天呐,这种突如其来的友情和亲情的生死别离,对它的打击一定太大了,咬人也不奇怪,我就被失去宝贝的狗妈妈咬过。如果这事发生在人类身上,内心不够强大的话,精神也会崩溃的。
“只是,为啥不早不晚,就选定那天咬你?之后的许多天它一直都很冷静,一点没有疯狂的表现啊?”
老爸思索着,“想起来了,那天我去医院做体检,在大厅等待时正巧遇上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在喷洒药水的时候不小心喷到了我长外裤的裤腿上了。”
我明白了,狗鼻子非常灵敏,裤子上的消毒水,难道说……
老爸认为那些专业捕捉的人身上一定有消毒水的味道,所以自己才会被边牧袭击。这个解释我能够接受。
现在让我来把事情的顺序理一理:①边牧被遗弃成为流浪狗,从天堂到了地狱;②放低姿态与其它流浪狗交朋友融入环境,适应环境能力很强;③躲过第一场劫难,亲眼目睹了伙伴被抓;④遇到爱情,养育了自己的宝宝;⑤遭遇第二场劫难,再次失去伙伴,更失去了宝宝;⑥暗中窥探,寻找宝宝和伙伴们;⑦闻到消毒水那熟悉的味道,尽管怒火中烧,却依然保持冷静;⑧寻找最佳时机,猛扑撕咬,迅速逃离现场⑨快速恢复常态。
写到这里,我想说边牧的确不一般,在⑦之前,它一直很理智很沉稳,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举动,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它失去了心爱的宝宝会很伤心很难过,但谁也不去多想可能会发生什么。⑧之后的它每天依然与人类保持着和谐,没有流露出一丝的报复心理和行为。
咬人的狗就一定是恶狗吗?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人类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人性”话题,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以及我国的孟子都是“性善论”的支持者,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和我国的荀子支持的是“性恶论”。我认为善恶的确定首先得有个标准,其次要想真正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要与他身处的环境相结合,脱离开环境因素孤立地讨论某一行为并不合适。
评判边牧是否是条恶狗也是一样的,现在我尝试着来分析一下边牧咬人行为背后的心理:主人给予边牧一个巨大的刺激(被遗弃:物质和精神双重打击),之后是更为巨大的刺激(失去了宝贝和众伙伴),它对某类人群的气味(消毒水)拥有了认识,产生了行为:攻击特定人群。
没有遗弃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就没有攻击。
边牧咬人事件带给我们人类的应该是更多的反思,希望养宠物的主人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它陪伴我们还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对它们的遗弃其实就是“性恶”的一种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