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上非常激动的继续听李善友教授的课程,同时做了一些笔记。想着这么好的课程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分享到了几个群里。但是没想到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分享并不在意,有人甚至反感。其实感到有一点受伤。
但仔细想想,其实这些没什么的,我会觉得难受,是因为我还生活在我的小我里,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做的一些事情都是感性的事情。
从加入果妈阅读之后,就知道找到同频的朋友很重要。现在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圈子更多的会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进步是孩子进步的动力源泉的人还是相对少数,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意识,去学习跟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东西。
但是我相信李善友教授的课最终是能够吸引跟他同频的人,这个课程真的非常有分量,我上午听到后来,会有一些困难,就是我的思维跟不上他的授课,我发现我要学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
对于那些有机会接触,但是错过了这个课程的人,我会感到惋惜。但人世间的一切全靠缘分,就像我在10年前就希望自己能够多看书多学习,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真的把看书学习这件事情当做我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看书学习更多的是为我的生活服务的,特别是育儿方面,现在我是从内心里面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期待挖掘自己,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自己的节奏的,没到改变的那个节点,外人再怎么去推都用处不大的。
就像我加入果妈阅读已经整整三年了,它其中有很多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并且果妈一路激励鼓励,但是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果妈给予的路去走。我真正听的课非常的少,打卡学习践行就更少了。所以我的学习收获是很少的。如果我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的相信果妈,按照他的进度走,不打折扣的完成所有的听书打卡,以及生活中践行,那我现在的思维以及生活状态,肯定是要上好几个台阶的。
我会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就不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呢?没有必要。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情,我坚持做我认为对的事情就可以了。
2.看到一个群友在群里面问大家,一个月工资1万在你那里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大家的回答都不太一样。有一个朋友说在他那里月薪4000,过得挺舒适,每个月还能剩点钱。深圳,武汉,杭州的朋友都觉得可能不太够花,有房有车的情况下可能勉强凑合。深圳的一个朋友说一个月1万还不够孩子上学的,她给孩子选的小学比较好,一个月8500,再加上午托一个月1200,光学校1万块钱就没了。
她继续追问这个朋友有没有后悔选择去深圳,以及当初去深圳的动力和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后悔离婚去深圳?得到的回答是并不后悔,在深圳大家活得更有追求,有更多的机会,在小区里面听到爸爸和儿子谈论的都是申请去哪个国家留学。她会去深圳,是由于一个同在一个公司的师兄在深圳那边,请他帮忙申请调去深圳工作,安排好房子之类的。她本身是在投资公司工作,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做过其他一些兼职。并不后悔离婚去异地工作。在这个过程里她收获了很多,特别对于孩子而言,有了更多的机会。
我很佩服提问的人和回答的人,提问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探究能力的人,不断地抛出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寻求回答,她是一个内心很充足的人,她不在意别人会不会反感,她仅仅是想了解这方面的东西,就一直追问下去。我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情绪不会让自己做,丝毫可能引起他人反感的事情,所以我把自己禁锢在了一个很小的笼子里。回答的人很诚恳,丝毫没有遮掩,非常坦诚自己当下的状态,认真仔细的回答每一个问题。
3.这一次分享得到的反馈整体不算好,其实也可以自我反思一下,我的公信力可能并不如我以为的那么高。哪怕平常在几年盛行,再小心翼翼,也不会增加我的信用值。
所以其实我完全不必活得那么谨小慎微,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工作中,或者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大大方方做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
其实谁做事情在开始的时候都不太容易,刚刚看了一下企业微信,果妈由于想要启动企业微信,需要每天有100人以上的活跃人数,但是到目前为止,企业微信的人数还是八十几个人,没有增长。冬燕在精神分析领域相当的努力也卓有成效,但是她召开这种线上读书会,参与的人也并没有很多。当然用这种类比来安慰自己,其实没有必要这个世界上每天发生无数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思想裹挟在这些事情当中,那只会忙乱而毫无效率和意义。
一个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感,然后围绕着自己的使命一步步的前行,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围着围绕着使命感来展开。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甚至是第一性原理之前的那个“相”或“道”,这样才能指导自己生活里所有的际遇,不容易迷茫在信息流中。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学习什么,这一点很重要,盲目的去听课其实没什么用。听课要听最优质的课,最适合当下自己的课,然后跟着课程去深入的学习,思索挖掘自己,才能更好的成为自己。
4.突然有点get到了李善友教授所说的涌现论。我以前拼命的想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能力学好想学的东西的人,但一直做不到,我总是找各种事情,让自己分心、打岔。我一直陷在深深的内疚中,为自己做不到努力而担忧,但是随着时间往前推进,直到今天,我突然有点茅塞顿开了。我并非不能努力学习,我只是没有找到我真正需要的东西,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合适的课程。我现在有点拼了命的,想把当下的课程学好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棒。
就是有时候人不必想太多,想做一件事情就去做,尽力做好往前走,有一天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在两年之前,我可能那个时候还觉得生活很无望,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整个人非常的迷茫,也很失落。经常跟老公陷入僵化的关系里,很容易生闷气,同时又讨厌自己这种生闷气的状态。那个时候的我情绪陷入低谷,整个人是负能量的状态,对孩子也很没有耐心,经常会哄孩子,哄完之后又会后悔。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就是一种熵增的状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孩子的成长,以及我自己学习工作一系列的经历,这些困扰我的东西已经全都不复存在,我感觉到,我现在是完全的全新的自己,我很欣赏自己,也很欣赏老公,欣赏孩子们,很珍惜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有些东西不必刻意去求,它自然会来到,就顺着心意往下走就好了。
跟老公刚认识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我没有为以后的生活考虑过太多,一直是安心的往前走。到了今天,我们有了两套房子,有了车子,有了两个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很有序。这在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根本想象不到,原来7年之后的我会生活的这么好,这么幸福。
我一直以来对父母的不满怨言对自己的不理解憎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我越来越爱我自己,也就有了能量去爱其他人,包括我的父母,以及公公婆婆。
过年前的时候老妈跟我说老爸在家的状态,真的让我很惊讶,也很惊喜,他居然开始主动承担家务,早上烧好饭,老妈起来就可以直接吃饭了,这在他们30多年的婚姻里从来不曾出现过。我一直很为老妈打抱不平,觉得她的婚姻很不幸福,不被珍惜。但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我想老妈应该也有那种感受吧,她当时跟我说的时候有一点小女人的娇羞。
不用刻意去改变什么,一切都会在冥冥之中慢慢向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只要你足够相信,足够爱。
5.有好的课程可以听,学习,有好的网友可以聊,抒发自己,解放新知。跟老公的沟通更加的通畅,尽管不在一个地方,但是每天都通过视频聊天,做相同的事情,烧菜、吃饭、运动,聊聊当下的心境。现在真的是太爱自己了,也太爱这个世界了。
6.其实现在想一想,薛瑞萍教授上次的讲座并非真的浅显,她能够把哲科思维运用到诗歌上,其实相当了不起。她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人,永远充满热情,享受传播知识的过程,对于这个世界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观。
7.人不能让自己活在幻象里。今天似乎总感觉太好了。就跟老公分享了一下,群里有人分享《藏地欲经》这本书,我简单看了一下。老公立马反应很激烈,他不希望我接触思想开放的人,担心我被带坏。但事实上,在我看了几页之后,就把它删了。我其实可以不用跟他说这件事,这个事也就相当于不存在了。只是这两天我们关系亲密了很多,让我以为我可以跟他分享很多我的想法和经历。
但从今晚的体验来看,亲密关系里的边界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是我越界了。我是一个成年人,我有决定自己过怎样生活的权利和能力,我不需要事无巨细的向老公汇报所有的事情。我们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上。
上午的时候跟老公分享了我听李善友教授的课程的笔记。他当时夸我很认真,我很开心的以为他真的是在夸我,当然他当时也说了,希望我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上。这些拓展思维的课程,要少花一些时间。到了晚上,因为这个电子书的事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之后我提到对于孩子教育的一些困惑,开启了他对我的攻击。他觉得我太没有定性了,在我的影响之下孩子也没有定性。
孩子从小到大拥有太多的玩具,从来没有一件玩具是他一直在玩的,他学习所有的兴趣班也没有任何一个是坚持下来的。他说孩子的专注力太差,以后在学业上不会有优秀的表现。他说他一直很不赞同给孩子报那么多的兴趣班。兴趣班只要两个就够了,一动一静,一个体能方面的,另外一个音乐或者美术方面的。太多的课程会让孩子疲软。
他说的很多的点我是认同的,但同时也觉得很受伤。
我的表现确实如他所说,一直在变。他对于我给孩子报围棋和钢琴课以及购买小爱,相当的愤怒,只是此前压抑了这种情绪。
我所看见的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愤怒没有被表达出来而已。
我不想一直以这种没有定性的状态生活下去,所以我想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让自己扩大思维边界,理清生活的根本,抓住教育的命门。
我不太认同普通人的后代,只能按照普通人的方式去培养,但凡有一丝可能,我都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更好的教育环境。我也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学习之路。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往前走,我能为自己开拓一条生活的路。
8.很多时候我拼了命地想抓住的东西,其实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重要。
微信上有一些课程没有及时学习,总是想着以后有时间了再来学。舍不得删掉聊天记录,就导致微信里囤积了大量无用的数据。今天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把聊天记录都删掉了,就是反而松了一口气,并没有损失什么。
10天之内用不到的,学习不了的东西,其实就可以考虑把它删掉了。
同时分了几次,删掉了不少APP以及微信群。微信群消息过多一直是我很苦恼的问题。我加了很多个育儿群,有一些群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去看它,但还是舍不得删掉,总觉得有有用的知识可以学习。
我需要认识到手机的本质是为了联络,如果连它的本质都丢了,那手机存在的意义,也就大大缩减了,如果因为信息过多,使手机变成了负担,就更得不偿失了。手机是通信工具,我不应该被手机绑架。
凭直觉选了一个图形,结果还蛮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