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应该也不止是最近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个问题被凸显了出来,一直困扰我。
我在读书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原因触发就是在于想要成绩更好。从思考到提问,再到自问自答,再到融会贯通,这其实是蛮有趣的一个过程。关键其实在于,有寻找根源的意愿,具备找答案的途径和能力,会提问的能力,愿意反思,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不是就是刨根问底儿呢。
稍微长大一些,有人和我说要学会难得糊涂,纳尼?其实再一想就懂了,难得糊涂并不是真正糊涂,其实真正能做到难得糊涂的人门儿清着呢。只不过人家情商更好,道行更深,会把知其然的事情用更适合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或者抓大放小。我懂,让我学习的人看出来我情商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哈哈。
我很头痛的就是我家的某娃觉得很多事情无所谓。当一起做过一套试卷之后,错了的看答案就一个字,“噢”结束。。。但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呢,并不想着去了解,甚至改的过程都没有。不管哪一科,你就会发现不会的依旧不会,也不会主动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从何而来,出处在哪儿,下次碰到如何处理,你说抓狂吧。更不要说问问题,因为懒啊,问问题要思考呢。我就是典型的皇上不急太监急。。。这个呢,当然和他小时候我们陪伴及习惯养成有关系。所以另一个呢,我赶紧从小培养他认知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和学习问问题的方法,结果呢,他问题是问了,结果问啊问就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太发散了,最后变成了聊天,也不知道所以然记住几成。不过呢,这娃的装糊涂倒是玩儿的很溜的。
另一方面呢,最近抓狂一些数字上的问题。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玩儿数字的人,不是不能做,是心里不喜欢。但是呢,看到每次数字的变化总是想要知道原因,这样才能搞清楚背后的逻辑,理清思路,找到路径。最怕的呢是越理线头越多,关联缠住的结点越多。。。尝试去了解,你发现问了可能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解释清楚,要各种拼凑加判断能摸索出来一个大致画像。我也能理解,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对这块不太熟悉,也可能是系统转化过程中某些数据的失真。每次当你觉得已经找到根源接触到本质的时候,突然又来了新的问题,真的逼死强迫症的人啊。还好的就是,至少大框架有了,思路也算清晰了,也找到了大部分根因,解释了某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让我能够逐步摸清楚可以从哪里入手更有效。当然,后续还是要看big data在积累过程中的质量了,这样才能逐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我之前的老东家这点做得是真好,当然我还记得上MGM时候的阵痛。在沟通展现的时候,可能就要展示部分难得糊涂的功底了,还需不断完善啊。
话说,我最近招的一个小姑娘,我就很满意,很喜欢。特别会思考,也特别会问问题。问题可以让你了解她对一个事情和业务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看出她转化成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哎,我家娃如果也这样爱思考爱反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