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突破自己那么难?难道我们注定要活在焦虑纠结和痛苦之中吗?
改变非常难其实难在你心里。
改变的前提是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就需要内省的能力。(元认知能力)此刻,用系统的心理学方法读懂自己。(内省 才是我们自我发展真正的动力)
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有选择的。
预习自责内疚,不如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控制不住我自己?
改变的本质其实是创造新的经验,用心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就是建立新的习惯,护士就得习惯,用进废退,用进废退)
改变就是走出心理舒适区。很多的环境不在于外界,而根植于自己的大脑中,不是换个地方这么简单的事儿。
舒适区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而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安全感也来源于此。(放弃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才能够不被困在永恒的当下,这背后也有放弃控制感的成分)
这里有一个思维转变,及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应对方式去构建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与李笑来讲的大势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思维的转变背后还有一个距离,就是配得感。我们在用旧的经验来逃避建立新的经验,其实是觉得自己不配那个新的经验。(家里自己的配得感也是在为自己建立新的习惯改变自己,添砖加瓦)
做相反的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法改变,不是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
改变的本质,就是通过走不一样的事获得新经验。这里不一样的是是指与心理免疫系统要求我们做的不一样的事。
改变是一个过程,不要试图1口吃个胖子。(在一周里,我们可以135做原先的是246,做不一样的事儿,不要一上来就用力过猛,用短跑的方式去跑长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通过对比,新经验常常是在预期经验和真实经验之间的对照中产生的)
心理免疫x光片:(把大象的语言翻译出来)
1.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2.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3.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也就是说不自信的表达自己有什么好处?(也可以反问自己,如果你不这样做,你所担心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都不想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被别人排斥,被别人认为很蠢。这些,就是把大象的语言翻译成自己能听懂的语言。
4.他的心里有一个重大的假设。(如果我怎么怎么样,就会怎么样?)通过归因谬误的方式,打破内心的假设。其实你以为的,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这就是反思的力量,我这么想,李笑来老师为什么不这么想?)
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需要的思想就是做自己能改变的,是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戒掉抱怨)转换关注焦点,从结果和未来的视角来回看看自己第一步应该做什么。这也算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有结果倒推行动,而这个行动指的是迈出第一步。(绕过大象的防御机制)
接纳并爱自己。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学会鼓励自己,不要和外界站在一起合起来打击自己。我们自己的大象也是能感受到爱的。我们可以用爱来对待别人,那为什么不能用爱来对待自己的情感呢?(先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
自我接纳的本质不是追求,而是舍弃。然而 我们对接纳自我有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就是以为自我接纳是不改变。第二个误解就是把它当作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意思就是说,觉得自己很多地方不好,很想接纳自己,可是做不到。这种想法是单纯的把接纳,当成获取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
舍弃。对生活的过多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1.要看到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接受不能改变的吗,不然活的多累)2.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正所谓一切都要靠积累,种子的开花结果,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急于求成,这是改变本身出了问题。
习得性无助,就是在做什么也没有用了。当你说某人总是怎么样的时候,其实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以自己主动把希望给掐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比如用有时候来代替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