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这本书早就借回来了,但是一直抽出不出时间来读。当然,这个所谓的抽不出时间的说法是打折扣的。人呐?但凡有一会儿时间,更想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在抖音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所以读书是需要下狠心的。
《苏轼传》的作者是王水照、崔铭,这是两个我不熟悉的作家,与我原先读的《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相比,他们就显得籍籍无名了。不过,我依然相信能够完成这么一本巨著的两位一定不简单,他们一定在文学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孤陋寡闻而已。我们常说一定要读书,那是因为读书会常常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这不,今天读的不过是几页,就已经给我带来不少惊喜。
惊喜一:胸有成足文与可。说到文与可,就必然想到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坐在家里的文同却急急忙忙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不顾雨急路滑,爬上山坡,奔到竹林,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各种天气下的状态都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事情是晁补之记录的,但是这个成语却流传下来。万万想不到的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文与可与苏轼还会有联系。他们不仅是姻亲(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更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苏轼这个人,我们都很熟悉,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心中有不平之事,便会一吐为快,而他这种做法是很容易得罪人的。事实上,苏轼的一系列的吐槽,早已引起当权派的不满。面对苏轼的快人快语,年长几岁的文与可总会苦口婆心地劝告苏轼要谨言慎行。每逢假日,他也总是邀请苏轼与他一同写、画,他希望能够通过艺术能够让自己这位小老弟减少对时政的关注,减少他在不相干的人面前发表不合时宜的见解。要知道“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永远都是人”,不是每个人都有苏轼一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气,更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文与可一样面对苏东坡毫无顾忌地言论,会无条件的包涵。作为苏轼的好友,文与可已经尽己所能地为苏轼提供保护了。文与可没有苏轼优秀,但是作为苏轼的好大哥,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惊喜二: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文与可爱竹世人皆知,苏东坡同样爱竹,他们二人可谓知己。他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他们二人,贡献了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凡有园林处必有竹。竹子,"植物四君子"之一,更是以坚韧顽强的品质得到国人的认可,登上了大雅之堂。清嘉庆23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住宅园林,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这就是“个园”。“个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园内万竿斜竹,驰名中外,成为中国园林的代表。也许是及参透了竹子的内在,在苏轼心中,竹子与他是融为一体的,他就像是山中的修竹,寒风不能摧其志,冰雪不能弯其腰,生于贫瘠之地,扎根于破岩之中,“茂而不骄,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惊喜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之。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宋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安敦屡试不第,这一次有名落孙山,苏轼一自己读书心得告诫他,以自己人身的得失的的切身体会开导他。但是,我的关注点不在安敦这个人以及他于苏轼的关系,而是在他在诗中的两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之。”我孤陋寡闻,第一次见这这两句诗还是在学生课本上。这是很简单的两句诗,却阐明了读书学习的一个关键方法:熟读深思。我们知道,一本真正好书不是读一遍就能够读懂的,有的甚至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味。要知道,二十岁的人的人与五十岁的人读同一本书,他们的的收获是不同的;在校学生,与步入社会的打工人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本书,你读的第一遍与第二遍的感觉大有不同。所以,一本好书如同一杯香茶,需要我们慢慢品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品出其中的苦辣酸甜。年轻时,我太执着与读书的数量,以至于忽略读书的质量了,甚至,我曾固执的以为书读得书越多就越好,现在回首反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除了能够增添一点聊资之外,对我们真没什么帮助。古人可读的书并不多,有的人一辈子只读一本,但是依然能够有所成就,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仅书读百遍,而且还懂得在阅读中思考,懂得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所以,读书这件事,不在乎你读了多少本,而是你读懂了多少东西,从书中获得那些启发与感受。
今天刚刚读了几页便有如此多的收获,相信读下去我的收获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