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火山
曾经让孩子5岁学弹钢琴,学习6年后孩子过了7级考试,但是对音乐的兴趣寥寥,练琴也是作为一种功课对待,没有恨上音乐已经是万幸了。
我知道我进入了一个误区,但一直苦于不知如何解决这问题,因为自己也是对音乐一窍不通。
直到在得到听了严伯钧老师的《如何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才茅塞顿开。
学习音乐的目的
不是为了考级,不是为了加分。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爱上音乐,学会欣赏音乐,成为他一生的精神伴侣,让他不再沉溺于游戏等精神鸦片中。
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
一,营造音乐的氛围
要想让孩子爱上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家中营造音乐的氛围。就是要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的陪伴中成长。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我自己也谈不上热爱音乐,更不知道如何营造音乐的氛围。
不过我是一个球迷,为了让孩子爱上足球。在家里打开电视的第一个频道,总是体育频道。欣赏的体育节目几乎都是足球比赛。为进球欢呼,为球星激动,为失误懊恼叹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自然而然的也爱上了足球。甚至主动要求,要半夜起来和我一起看世界杯决赛。
营造一个音乐的氛围,不仅应该包括让孩子随时随地能够听到乐曲,也需要让孩子能够听到父母对音乐的评论,包括乐曲的大致含义,是谁弹奏的,演奏家的背景,乐曲相关的故事等等。当孩子从父母身上发现,乐曲除了有美妙的旋律之外,还有如此多动听的故事,爱上音乐会可能更加容易。
二,用好音乐刺激孩子学习音乐的欲望
少听流行音乐,多听大师的经典,这样才能让孩子接触到,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生出学习音乐的欲望。
三,发现孩子对音乐的偏好
音乐有四个不同的维度,一是旋律,二是节奏,三是音色,四是和声。
1. 旋律:通常一个曲子好听或不好听,其实指的就是它的旋律好不好听。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肖邦、德沃夏克的音乐都是旋律好听的音乐。
2. 节奏: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很喜欢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或者一些现代,甚至是近现代的音乐作品,那很有可能他就是一个节奏感非常强的孩子。可以去学习架子鼓。
3.音色:乐队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同的乐器来演奏音乐,本质上就是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类型的声响,会给你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
比如作曲家都喜欢用小提琴来表现优雅,用长笛来表现田园风光,碰到一些非常低沉深邃、如泣如诉的段落,大提琴的角色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某些特定乐器音乐的话,很有可能,他就是对这件乐器的音色特别敏感。
4. 和声:一首曲子当中,不同的乐器,同时发出不同音高的音,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音响效果。这个音响效果,就是和声,在音乐当中是主管音乐的情绪的。
贝多芬、莫扎特的交响曲,勃拉姆斯、瓦格纳的音乐,听上去是最艰深的,但和声也是最丰富的。
如果你的孩子一上来就表现出对这类大作品的强烈喜爱的话,我想他可能是拥有成为指挥的天赋的。因为对和声的敏感来自听觉深层次的敏感度,不经过训练和熏陶很难拥有。
让孩子听经典的音乐,了解孩子的音乐偏好,引导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才是正确的启蒙方法。
总结而言,要让孩子爱上一样东西,要有环境、有技巧、有套路,不是简单将孩子交给一个老师,给他一样乐器,就能让他按家长的目的成长。家长的参与,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