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得到精品课《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
课程从四个层面逐层深入讲了好精力的四个方面。分别是体能、情绪、注意力、意义感。
好的精力=充沛的体能+积极正面的情绪+随时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确的意义感
良好的体能需要运动,饮食,睡眠和健康状况。
为什么有的人目光如炬,充满活力。而有的人目光涣散,精神不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能力,但是不同人表现出来的工作效果是不一样的?良好精力的养成是通过不断刻意练习就像运动员练习肌肉一样,会慢慢形成的。从底层到上层,从身体到精神。有了正确的认知和坚持的练习,我相信人的精力会更好,至少比从前的自己更好。
我先谈谈对文章第一个层面体能的感受:
关于运动,我相信会有一些人有这样的认知误区。每天工作那么累,即使下班后有一些时间那精力有限啊,真没有精力再去运动了。精力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工作很累消耗精力,运动会提高体能,体能就是提高了精力这个容器的容积。适当合理的运动还会恢复精力。累了就不去运动也有点片面,只要不是体力,精力脑力枯竭,那么适当做些运动是恢复精力,提高精力容积的。并且运动是可以看做是一项爱好,不喜欢跑步,那就单车,不喜欢单车那就游泳,慢慢选择和培养,总会找到那个一下班就向往飞奔而去的运动。
关于饮食。工作很忙了,哪有时间挑肥拣瘦,有的吃就不错了。这是另一个错误认知。饮食真的很重要,不好好吃,那真的工作就做不好的。吃不仅仅是满足味觉,满足人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提供营养和能力。工作需要大脑和身体。大脑和身体需要营养和能量。没有营养,就算再有心拼命而无力兑现。
关于睡眠。工作忙,时间紧,那就牺牲下睡眠时间赶工期。偶尔短暂的工作突击,少睡点也可以。但是长期的状态下,为了工作而牺牲睡眠时间,那真是本末倒置。工作的效率效果很重要。良好的睡眠,大脑才能充分发挥能力,才会有好点子,好灵感。真正的学霸一般都不是通宵熬夜的,真正工作效果好的人不是那个工作最久的人。不是为了工作而少睡,而是为了工作而睡够,多睡。
关于健康。工作这么忙这点腰疼胃疼小毛病吃点药坚持坚持下就好了,还是别去医院了。这个观点是错的。健康需要平时的保养,真有病了那真得看医生,真得治疗下。健康常见病是腰颈肩疾病,代谢类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消耗道疾病。疾病真是个麻烦的事,有点头疼脑热很正常,但是的确会消耗精力的。要是长期的慢性疾病,那更是让人颓败的事情,健康还得看个人的平时保养,平时习惯。比如跷二郎腿,躺床上看手机,不吃早饭,夏天喝凉啤酒,冰镇饮料等等,很多个小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不要等患上了疾病才去治疗。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一直以来的错误观点就是这些。工作累了没精力运动了,工作忙了没时间挑吃的了,工作时间紧没时间睡觉了,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看病了。慢慢的恶性循环,就越来越没有精力,工作越来越没有效率,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就越没时间运动,吃饭,睡觉和看病。总有油尽灯枯的那一天,所以为了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就越要良好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状况。
从此刻起,从一点一滴起,培养处越来越多的精力,做个目光如炬,活力四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