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影评,只想写下自己心里对电影的真实的感受。
《小鞋子》一部发生在伊朗贫民区的电影,电影原名是《天堂的小孩》,豆瓣评分9.2,片中的伊朗,无论是阿里和莎拉生活的平民区,还是另一边的富人区,都干净明亮,给人单纯明朗的感觉。我想既是指阿里与莎拉兄妹的心灵纯洁善良如天堂中的天使,也是指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童话般充满善良的环境中,也犹如在天堂中一般吧。
电影的第一幕那双粗糙的手出现的时候,天知道那是一双怎样熟悉的手,手里那一双已经很烂的粉红色鞋子,天知道那是一双经历多少的鞋子。
修鞋的镜头持续电影开头两分多钟,2分13秒,从穿针到打结再到钉鞋,一个完整的过程。仅仅只有粗老的手和破旧的鞋子,让人有了各种联想,那一双苍老的的手是主人公的手吗?电影是围绕着修鞋展开的吗?电影名“小鞋子”是因为这双破旧的粉色小鞋子吗?
怀着这种期待的心情,镜头拉长,一间狭小的屋子,一位修鞋匠老人,一个瘦弱黝黑的小男孩(电影的主人公 阿里)。 噢,原来是阿里在修鞋铺等待给妹妹莎拉修的鞋子,阿里拿到鞋子后,去了买饼的地方,然后去了蔬菜店,随手把妹妹的鞋子放在了店门口,却被收垃圾的大爷顺手带走了。阿里出了蔬菜店,发现鞋子不见了,他很慌张,急忙跑回了家。或许在我们看来丢了一双鞋子,很无所谓,更何况是那么烂的一双鞋子,但是对阿里这样的家庭来说,就是噩耗。
当阿里回到家,面对妹妹的时候,你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心里那份种种的负罪感,带着哭腔告诉妹妹莎拉“鞋子弄丢了,一定不要告诉妈妈,一定会找回来的”,妹妹听到鞋子弄丢了,伤心地哭了。当看到这里,开始心疼眼前的这一对兄妹……
鞋子找不到了,但是不能让爸爸妈妈知道,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来给妹妹买鞋子,妹妹莎拉没有办法上学,所以兄妹两决定穿哥哥阿里的鞋子上学。妹妹莎拉先穿阿里的鞋子去上学,下课后赶紧跑回来,把鞋子给阿里,然后阿里再去上学。 就这样兄妹俩每天奔跑在巷子里,只为了那一双可以穿的鞋子,也为了不让爸爸妈妈辛苦。
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阿里和妹妹洗鞋子的镜头。因为鞋子太脏,妹妹莎拉不愿意穿,所以兄妹俩决定洗干净,洗到一半的时候吹起了泡泡,两个孩子开心的笑着,那么纯真,让很多人羡慕。就算当下烦心事一大堆,阿里要做家务不能出去踢足球,莎拉明天上课没有鞋子穿,可玩个泡泡就能让他们很快乐,这是多么地难得。
能够在平凡甚至苦闷的生活里找到美的人本身就非常的美好,时间给我们的戴上一副又一副叫做经历的眼镜,快乐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其他东西代替。
当妹妹莎拉发现穿着丢失的小鞋子的女孩时,兄妹俩看到女孩的爸爸是盲人的时候,默默地走开了,兄妹俩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
阿里跟着爸爸去富人区修剪花园,希望挣到钱后可以给妹妹买鞋子,阿里跟父亲骑车在富人区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格格不入,可是没有想到路上遇到了车祸,既没有赚到钱,爸爸还受伤了,阿里心里很难过。
接下来电影到了高潮,学校举行马拉松比赛,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鞋子,阿里想为了鞋子参加比赛。但是已经过了报名时间,阿里央求老师让他参加比赛,眼眶里全是泪水。
阿里告诉妹妹莎拉要参加比赛,为莎拉赢一双新鞋的时候,好像愿望已经成真,快乐地将水洒向空中落到池里,喷洒到花丛中,那么美。
九岁的阿里,为了妹妹奔跑,为了爸爸妈妈奔跑,奔跑在湖边的大道上,脑海里满满都是妹妹莎拉的声音:“我不想穿那双球鞋了,那双鞋太脏了”。他奋力扬起自己的双腿,用尽力气向前奔跑着,超越一个选手,再超越一个选手。他心中默默念着 季军,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处在第一的位置。他放慢了脚步,默默数着:一个,两个,我要拿季军。他紧紧跟在第二名后面,季军已经在向他招手。偏偏,偏偏这时候,后面有人推了他一把,他重重摔在地上。“季军!季军!季军!”他来不及多想,奋力爬起来,前方的重点线已经不远,他视野开始模糊,他不顾一切奔向终点,闯过终点线,筋疲力尽地摔在地上。 “我是季军吗?”迷迷糊糊中,他问向自己的老师。“阿里,你是冠军啊!”老师无比兴奋地把他举了起来。
然而阿里却哭了,委屈地哭了,无助的哭了,那哭泣中不是夺冠的喜悦,那是无奈的悲伤,那是无法面对妹妹的羞愧。
阿里一边领奖一边哭,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冠军,忘记了自己要的其实是鞋子?
电影的最后小男孩得了冠军向妹妹低头认错的那一段无疑是整部片子的精华所在,阿里从一开始胆怯无法面对,到后来尴尬面对,到最后无奈认错;萨拉从一开始的满怀期望,到后来失望愤怒,到最后坦然释怀。兄妹俩一句话都没说,但是两个人的神态和表情就把该说的都说了。当阿里脱下袜子露出伤痕累累的脚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代表着真善美的孩子的未来,稚嫩的同时一定会历经坎坷。
画面里,阳光下,两只脚渗入清澈的水中,小红鱼们过来轻轻地为他舔舐伤口。似乎在安慰他,又像是在为他庆贺。
然而电影的结尾,兄妹俩却不知,父亲已经买好了新鞋子给兄妹俩,阿里和莎拉都有,那么朴素又美好的结尾………
整部电影兄妹俩似乎都在不断地奔跑,影片开始没多久,阿里开始为了寻找莎拉丢失的的鞋子而奔跑;然后与莎拉轮流穿自己的鞋上学,兄妹两人为了上学而奔跑;莎拉为了捡回掉进水里的鞋子而奔跑;阿里为了将自动铅笔送给莎拉而奔跑;莎拉为了追回自己的鞋子而奔跑;阿里与父亲为了工作挣钱而奔跑;最后,也是影片的高潮,阿里为了为莎拉赢得一双新鞋而拼命奔跑。
片中有很多细节都会让人很感动
1. 举行祭祀时,父亲边准备茶水边在祭祀的音乐中哭了出来。父亲不善与人打交道,在外工作可能并不顺利,但是回到家中他还是要表现出一副“一切有我”的架势来让家人安心,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只有在祭祀时,他才能放松一下,让泪水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2. 片中出现了几次“足球”这个话题,小伙伴叫阿里踢球,而阿里都拒绝了,理由是母亲生病。我想“足球”在影片中代表着阿里的童真与童趣吧,原本应当玩乐的年纪,阿里不得不为分担家庭负担而放弃了足球,也放弃了自己的童真。生活逼迫他成长,逼迫他懂事。好在后来在富人区,阿里与雇主家的男孩分享了比“足球”更加“童真”的快乐时光。离开时阿里将玩偶放回到男孩身边,也代表着阿里向这不属于自己的童真告别。但这一天已经足够快乐与难忘,算是对阿里童年的补偿吧。
3. 阿里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当畏畏缩缩的父亲竟然连敲门说自己是园丁的勇气都没有时,他一口气报上了父子俩的名号,与其说是父亲带着他出来闯荡,倒不如说是他帮助父亲走向远方。父亲是个令人很难忘的角色。他是那样卑微,一个人承担着全家人的生计,然而自身却又没有什么本领。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赚钱的法子,却连敲门的勇气都需要儿子来给予。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在酷热天气里带着儿子在富人区里闯荡,就像要饭的进了皇宫那样不知所措,动不动就被吓得落荒而逃。他是那么胆小,却又对自己的家人充满了爱。他会心疼妻子不爱惜自己身体干重活,他没有钱,但是却时时刻刻惦记着给自己的儿女买新鞋子穿。作为一个男人,他是那样的懦弱无能,作为一个父亲,他却已经给了自己孩子和家庭所能给予的一切。在他身上,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伊朗底层父亲的形象,在中国不也是这样吗?
善良不仅是这一家四口,还有哥哥把店铺外面的摊子打翻没有追究只是吓跑他的老板,富人区慷慨友善的爷孙,给女孩的盲人父亲打折的鞋店老板,在阿里的恳求下帮阿里破例的体育老师,就连骂了阿里的蔬菜店老板也还是赊给他们家很多蔬菜,一直催款的房东并没有真的把他们家赶走;还有帮助妹妹一起捡回鞋子的大叔;还有妹妹的同学,捡到了妹妹的笔,心生喜爱,一晚上视若珍宝,但是第二天还是还给妹妹,这些我都特别感动。善良就是空气中的氧气,那么普遍,又那么珍贵。难道善良的人就活该贫穷吗?世界总是这样不公平。
那双鞋,那双脚,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担当
每次看到阿里的眼睛,我都有一种被透视心灵的感觉。
那个贫困的家庭,那个坚强的男孩
记得阿里父亲对阿里说,九岁了,你不是小孩子了。
真实而不煽情,看了太多套路, 好几次以为阿里会跟老师或校主任讲明迟到的原因,然后得到他们的同情。去富人家的时候就想着富人小孩会不会送给阿里一双鞋。跑步结束时候阿里会不会主动要求和第三名交换奖品。然而一切都是想多了, 其实这才是真实的反应,站在小孩子的立场上, 换做是我自己 ,其实也不会把这些事拿出来说的 ,只是看过了太多套路人有时候很奇怪,总会觉得越是简单的快乐越难得到。 因为我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