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都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天真的童年,希望他们不要那么累,不要报太多的补习班不要学太多的课外特长,只要带着孩子游览江山去旅游长见识即可。其实每个家长的初衷都是这样的,可是当你去到不同课外补习班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的想法和实际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无论是让孩子扬长避短还是优劣互补,孩子都不止报了一个补习班,学的东西都五花八门,家长的意思就是孩子小多报几门然后看孩子意愿,如果对哪几门特别感兴趣就注重培养哪方面的兴趣,不至于到时长大了啥都不会。想想也是,以前上班的单位会统计员工特长,编排新年节目,很多人连跳舞都不敢写,只写了唱歌,唱歌又不属于特别出众的,只是会而已,记得有一次在特长方面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写了一个聊天。只是想以后孩子在自己简历上面不会只写一个唱歌,与别人有点与众不同吧,那个时候也不至于埋怨家长。
曾经听一个朋友聊天,她姐姐家的孩子要报考市重点初中,在整个市里面属于前三的学校,当时孩子去面试的时候抱了很多特长等级证书,她本来以为她不算是最多的但至少也是中等吧,可是才发现却是最少的,这个就是社会的竞争。还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当时家长信奉的是寓教于乐的理念,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童年,而不是被太多的东西束缚,因此整个小学啥兴趣班也没有参加。后来家长觉得读初中读好点的吧,就去那个学校报名参加面试,结果校方让家长出示孩子近几年的各个方面特长成绩,家长除了能给出几门语数外的成绩,其他比如最基本的绘画,语言没有任何一门特长,哪怕只是考了一个等级证书也好,但是没有,被校方无情的拒绝,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给予。校方的解释是只看成绩不能证明孩子全面发展。在那个时候家长已经后悔莫及,可是为时已晚呀。因为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不能从头再来。虽然说读其他学校也可以,但是当时家长会说我明明有条件可以给你更好,但是被错过了,只希望未来不要埋怨我吧。
像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可是我们却又很无奈,你不带着孩子奔跑别的孩子已经跑出一段距离了,这就是说为什么现在很难寒门出贵子。城里的孩子利用假期要么郊外拓宽视野,要么学习几门特长增加自身实力和自信,而乡村的孩子假期干嘛呢?条件好点的无非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进城里玩一圈,而条件不好的假期还得帮着干农活,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只有来自课堂上仅有的知识,对于大山外面的世界他们一无所知。当然他们的童年远比于城里的孩子要快乐阳光许多,没有太多东西需要重复的练习。
孩子的负担不是家长想要施加,而是社会现实不允许他们肆意放纵童年,如果有一天把教育体制改革了,如果有一天真的做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如果有一天孩子的能力不是靠几本证书来决定,那么可能就真的还给孩子们一个纯真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