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让孩子戒网瘾,父母应做出榜样
青少年沉迷网络,一直是棘手的社会难题。多年来,“网瘾”“网瘾少年”等标签被广泛应用,很多人对于未成年人触网也形成了近乎刻板的认识。特别是很多家长,往往“谈之色变”,表现出异常焦虑的情绪。于是乎,所谓的“戒网瘾学校”开始出现,这类游走在法治边缘的机构常被爆出使用诸多令人不寒而栗的手段,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戒除孩子的网瘾,注定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相关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都承担起各自责任的过程。这其中,家长尤其不能缺位。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陪伴多了、父母的关爱多了,孩子投注网络的时间自然减少,到网络上发泄自己的欲望就会减少。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断提高网络素养,以现实的边界和人际的温度抵御网络的扩张,孩子自然就会少了对网络的“瘾”。
(1)家长自身的控制力为孩子做出榜样
当孩子在迷恋网络时,父母不要忙着去指责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看看问题的根源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是,也不要忙着改变孩子,而是要首先改变自己。至于孩子的控制力与约束力,家长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让孩子没有控制力?
成年人往往肩负着社会与家庭的重任,具有多重社会角色。他们对事业成就的期望高,劳
心劳力,尽职尽责,但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事业上经常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长期承
受着高强度的精神紧张与心理压力。因此,他们常常会处于抑郁的状态。而网络作为一个巨大
的宝库,信息博大丰富,为人类社会开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的世界。人只要是在网上,就
仿佛置身于一个无需拘束的大千世界,在网上没有家庭的负担,没有工作的压力,还可以通过
查阅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入一些消遣的游戏,从而充分的放松了自己。有多少家长能够
做到文明上网呢?有多少家长现在还学习新鲜的科学知识、还有晚上读书的习惯?有些自制力
差的家长整天沉迷于网络,这种没有学习气氛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做好。因此,处在网络时代的家长,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平时要严于律己文明上网,有度上网,身先士卒作表率,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家长是孩子健康心理的榜样
很多家长认为网络害了孩子,尤其是网络游戏,很多学校还一度劝诫学生不要上网。但根据研究者的结论恰恰相反: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孩子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在成长中遇到困惑不能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又没有亲密朋友等造成的。所以家长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精神环境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如果孩子生活在和谐、民主、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就学会友好、关心、分享、同情、谦让等品行;如果生活在冷漠、仇视、敌对、忌妒等家庭环境中,就学会谴责、撒谎、固执、暴躁、争斗等特点;如果生活在宁静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友善;如果生活在气氛紧张、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家庭纷争的出现,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紧张、焦虑、忧心忡忡,就会对人不信任,和同伴的关系很难协调。所以,在人心浮躁的网络时期,家长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精神环境的同时,也给孩子在调节自己心态、注重心理健康方面做出榜样。
(3)家长辩证的认识网络也为孩子做出表率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但它是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家长首先要辩证的认识网络,知道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离不开互联网,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来认识网络,做网络的主人。电脑、网络就是这样一个事物,主动权在我们手里,确切地说在家长手里。我们完全可以掌握它,利用越来越有效的软件设置工具,限定时间、网址等等条件,从硬件来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健康,同时还要对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选择那些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喜欢的、能开阔他们视野、激发他们想像和创造的内容和形式。
(4)尊重孩子,用疏导的办法
有的家长面对有网瘾的孩子,不是无可奈何,就是打骂。其实硬堵不是好办法,方法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尊重孩子,采取“导”的办法,也给孩子树立相互尊重的榜样。
“导”的办法有很多,这里列举常用的几种:
限制环境法。现代的孩子需要上网,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让孩子在家中上网相对比较安全。
控制时空法。与孩子共同制订“上网守则”,合理安排学业与网上娱乐的时间。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要当好第一道“防火墙”,安装必要软件。计算机摆放的位置应选择在开放区域(如客厅),能起到无意监督的作用。
走近网络法。家长要顺应时代潮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上网技术,保持自己在子女面前的尊严,不被时代所抛弃。这样才会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引导更有针对性。
正确引导法。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监督孩子网上浏览的内容。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进入不健康的网站或阅读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信息,应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有必要的可通过禁止上网一段时间来惩罚他们。
兴趣迁移法。满怀新奇的年龄特点使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优势大于成年人。家长可自降身份向孩子“请教”怎样玩游戏,成为孩子的“知音”。
丰富生活法。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宽松的家庭氛围,带领孩子适时走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