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多害怕别离,有多害怕与心心念念的东西分道扬镳。
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些人,一旦触碰到一种叫“别离”的东西,心中都会不忍作痛,一段时间内攒下的所有情感瞬间迸发。古时有荆轲告别前复为慷慨羽声的悲壮,荒凉至极。而当下这个时代的告别,不必击羽鸣悲,不必言多行至。只是一场相送,心底便如针刺痛。
这篇文章是追忆开学那天在车站发生的。
车厢里安静的可怕,一片死寂。
一些人因早起赶车没有休息好而闷头睡起了觉,一些人低着头望着那不知有多大吸引力的手机。还有一些人,面目流露着些许悲伤,眉头紧蹙。不难分辨是在对告别不舍的思忖,比如我。
早上母亲给我做了一盘蛋炒饭,我只是示意性的吃了几口,然后剩下的一打盘还在那摆着。我前一天晚上就告诉母亲明早不用给我做早饭,可母亲担心我不吃早饭会晕车,会胃痛,所以依旧还是做了饭。天还没亮,睡眼惺忪的我早上刚刚起来根本吃不下去,更何况是临行前。
在离开前的一个小时去了姥姥家看了看老人,姥爷因为有脑血栓一向呆呆不爱说话,姥姥又在碎碎念一番叮嘱。然后给我拿了好些松子和开心果往已经快爆了的包里塞。后来时间要到了,我拿着行李箱往出走,跟他们说了句拜拜。姥爷突然低声说了句:“自己注意点啊”,而我回过头的一瞬间,看见姥姥偷偷抹了抹眼泪。
心情突然烦闷起来。
母亲执意要送我去车站,我不好推辞,却又心中为难。说心里话,我是真的很想她送我,至少可以再多待几分钟。可是一想到诀别时的场景,突然心里觉得郁郁。
到了车站,我们相邻站在等车的地点。自始至终,没有几句话。在家待了一个多月的我已经渐渐习惯了那种生活,而突如其来的离别让我一时间五味杂陈,神色恹恹始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母亲一假期的唠叨让我心烦难捱,到了离别时反而沉默占据了上风。可是谁又能懂,那一刻,我是有多希望她可以多和我说几句话。
我知道,母亲也是不善于表达,对于离别这一刻心情同样沉重,不过那种最深处的爱,真真切切的都能感受到。
在车站等了能有半个小时车才来。看见车缓缓驶来我心里更加烦乱,矛盾的心就像是许久未剪的头发,越理越乱。
我背着塞满了各种东西的书包,母亲帮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到了车前,母亲让我先上车,她去给我放行李箱。上车后我找了座位坐下了,然后急忙往窗外看,找寻母亲在哪里,是否还能再看到她一眼。
我一眼就瞥到了母亲,而母亲在车窗外面挺远的地方,往车里看试图找看我在哪里,车已经开始慢慢的驶动了,母亲焦虑的目光从车头到车尾迅速攒动着,终于看到了我。
隔着厚实的车窗,母亲对我笑了,我也强颜对着母亲笑了。可谁又知道那一刻我心中是有多难受。
而后母亲把手放在耳边示意我到了之后给她打个电话,我点了点头。这时车已经前行了,母亲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难心的是我不知道最后我的那一点头她都有没有看见。
我转过头,鼻子一酸,眼泪瞬间落下,一时有太多的情绪难言。我是有多庆幸当时车没有马上开动,是有多庆幸我当时坐在车右面靠车窗的地方。如果是坐在左边,那么可能都与这最后一眼目送失之交臂。
没说出口的又何止是心酸。
有多少次我提醒自己别走那么多的失落情绪,宽心去面对所有的离别与失去。安慰别人时,自己都是振振有词。可自己每次成为当局者,面临着此情此景时,都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这颗太过感性的心。听了再多的大道理,大概也过不好这一生。
朱自清的一篇《背影》赚足了世人的眼泪,那是因为那样的情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也都体会过那种感受。然后以一种经世过的心态再读的时候,自然而然感同身受,不用刻意去体会就足以潸然泪下。
母亲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看着她孱弱的身躯和那越见沧桑的脸,还在装作很要强的样子为我们操劳,为我们做所有他们还可以做的。
我们似乎永远也体会不到父母的那种酸楚,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也讲不出多么深刻的大道理。可他们的言语和举动,对我们那份无声的爱与惦念,悉心与照料,都处处戳心。
我想人世间的别离大概就是这样的。之所以不舍,是因为我们迟迟不愿去割舍那份深厚的感情。朱自清刻画父亲跨过栏杆去买橘子的一幕让人看着心痛,字里行间扬洒着父亲的爱。虽说母亲并没有也为我去买一些东西,当然我也并不希望她这样做。不过母亲一个多月的悉心就足以让我实难惭愧,处处都可我的心意来。我如今无以为报,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去接受这份爱。对于别离,我们也是实在的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收拾行囊,大步向前行。然后就孤身留下他们单薄的身影,放心不下。
二者都是情难自控。
那刻,无声的爱正逢春,我看到一帘春色清如许。
那刻,无声的爱隔两地,我闻到两世花开香满袖。
那刻,无声的爱随日升,我听到三声笛鸣绕初阳。
日出车站没有太多的喧闹声,有的只是对别离的不舍和对那份无声爱的深沉。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