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想读的书很多,可没有时间。
我需要阅读很多书,可我的阅读速度实在太慢。
下定决心,今晚睡觉前一定要看会书,可翻了2页我已经困了。
我想开启大脑认真读,读完一章节,咦,上页写的什么来着?我得翻回去重新看一下。
是的以上这些问题我全中。一枚文科生大学毕业10年里年读书量稳定保持个位数,借用时下流行的一句“拒绝读书相当于自杀”,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虐杀自己千百遍,好在我没放弃,还有一线机会起死回生。
夏至日,在书店偶翻起《快速阅读术》,打开前以为是常规套路,但在序言里看到作者曾和我一样病入膏肓,阅读一页大约5分钟,读到最后一行忽然发现前10行的内容一点也没有,正因同病相怜,作者希望从慢读者的角度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大把干货刷新我的眼球。
像听音乐那样读书
难理解么?书和音乐是相通的,读与听有很多共同点。我们经常会不自主在乘车、散步、健身、开车、整理家务等很多随心所欲碎片化的时间里聆听音乐,听到有感觉的乐曲也会无限循环播放,一字一句学唱,享受音乐。但一定不会在听音乐时这样:“开始,音乐开始了,现在是前奏,接下来进入主歌”,难以想象会有人这么欣赏音乐。听音乐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任由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流淌在心田,往往我们记住的歌词、音律就是在这样自然的状态下,音乐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并在那里留下它的痕迹。那这和读书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读书生涩很大的问题,就在于总想看完能触碰到作者的灵魂,做不到这点能复述80%,50%也好啊,不然怎么好意思发朋友圈晒图说自己读书了。而现实是读了10%都勉强记住。像我这么功利的阅读者,自然切换到听到、看到好书单立即下单,书到了存放了心安了,它们尘封已久只为等待我改日净心后再开封,很多书此去经年,一等就遥遥无期。其实,我忽略了自己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务必要有所收获?其实给自己灌输这么多纠结,不如尽快让书里的内容“流进”自己的脑海中,不求记忆的阅读就像不求记忆的听音乐,享受文字任意流淌。体会翻页中,生命悄悄从青年到中年,不知何时何地因书埋下的种子,忽就这里、那里开出愉人悦己的小花,或结出几串可以分享的果实。
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相信你和我一样在过往读书中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除了小说还很容易记住关键情节外,其他书籍翻过能记住一句话一个词语就算幸事了,原本很懊恼这件事,但看到作者这个建议时,豁然开朗,是啊,那一段话、一句话、一个道理、一个方法,美丽的句子,打通任督二脉的真理从纸上跃然出来时,心底的触动时时想起都不觉兴奋,多年过去也依稀记得,这对于我来讲不算是最好的礼物么?若在读书过程中,兼顾做笔记,也有很好的方法留住“一行文字”。
“一行采集”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摘录时不要原封不动,尽量短小精悍,控制五行之内。
“一行精华”在一行采集中,找到最钟爱的一行,并作出标记。
“一行评论”用30-40字写下为什么会对这行文字产生共鸣呢?
建议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摘抄与感想,更接地气的留住“我心中最美一行文字”。
将读书真正融入生活
我们最理想的状态一定是读书能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曾数次尝试晚上睡觉前读书半小时/周末休息半日读书/午休时间读半小时书,但这些丰富的计划均以实施不足一周夭折,作者建议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最好固定在头脑清醒的早晨,晚上睡觉前这段时间,很容易被喝酒、疲倦等原因打乱规律。此外,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超过10天,若确实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阅读的书,也请准本另一本可快速阅读的书,与其拖拖拉拉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地读60分钟。这对于我的“拖延癌”太对症,经常读一本书兴起时爱不释手,突击读几十页,接下来闲置十天半个月,再拾起时,前面存留的情感记忆都消失了,一本书拖拖拉拉一个月,内心很焦虑。像作者所说的集中精力,才可在专注和安静中,发现一个让思想得以伸展并获得智性和意志力的世界。
合上这本书,回想书架上一排排未开封的书籍,突然有种很轻松的状态,愿你和我一起放下浮躁的心,坐下来像听音乐一般邂逅书中的一行文字,让一本本书不断滋养我们,把我们修炼成我们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