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136页)是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的一句名言,也是他自学成才的经验总结。
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可能只是机械记忆,而后再重新温习,便可将之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更深的认识。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2、NAC神经链调整术
NAC神经链调整术六大步骤:
1)明确你所想要的,以及是什么原因阻止你来达成你所想要的。
2)找出改变的着力点(找出改变的意愿-强烈的意愿),(是‘一定要’,而不是‘想要’)“我一定要改变!”
*我可以改变(自我确定),行动的原因:追求快乐,逃离痛苦。
3)打断旧有惯性。明确:改变是快乐,不改变是痛苦;行动就是快乐,不行动就是痛苦。
4)输入新的方法(或思想)
5)加强神经链
*潜意识无法分辨事情是真还是假,只要你不断地想象,重复并相信,它都会变成现实。
*潜意识将目标视觉化
*建立心锚
6)测试自己是否会重复旧有习惯等
*如果未能成功,要重新重复上述六大步骤!
3、创造成果六步法
一、明确目的(人生目的+事务目的)
二、了解现状
知己(知道自己要什么)知彼(知道面对的现状是什么?)
点自己的资源——你的能力、优点、弱点、人脉、资产、信用、时间等
三、选择方式(心态、策略、资源与环境)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行不通,就改变(改变目标、改变心态、改变策略、改变资源与环境)
四、行动执行
五、坚持不懈
六、检查调整
对于积极主动的法则,我们把它的要点称为“一二三四”。什么意思呢?
“一”即一个观念:心态决定结果。
“二”即二个部分:积极篇与主动篇。
“三”即三个步骤:积极主动的将每一个技巧都配合这三个步骤来运用。
“四”即四对技术,积极篇与主动篇都各有四个技术。
4、用“如何”的问句来取代“为何”的问句
在这里我再告诉各位另一种问问题的架构,那就是用“如何”的问句来取代“为何”的问句。
“为何”的问句常常会引起找理由、找借口、解释、追究责任的可能,无补于解决问题。譬如说,对自己的孩子千万别问他,为何代数念不好,而应代之以如何才能使代数念得更好;
你也不要问员工为何没有取得那笔生意,而应问他要如何改进才能谈成下笔生意。一个只会问为何做错事而不会问如何做对事的人,绝对不是一位好的沟通者,惟有会问问题的人才能够掌握住沟通的
5、如果要用人,就得用他的长处,而不是他的短处
6、如果你把“但是”这个字替换成“也”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如果你这么说:“你说的有道理,
我这里也有一个满有道理的看法„„”或“那是个好主意,我这里也有一个满好的主意„„”
7、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成功的感觉更令你舒畅的了
8、任何的话都要心存善意
9、你每天都需要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