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会看到希望。
有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两天就嚷嚷着不干了,“根本看不到希望嘛,我努力下去也是白费功夫”。
就比如在简书发文章吧,才发个两三篇,一看阅读量点赞量都很低,立马泄气。
其实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什么事才刚开了个头就期待看到回报,否则就觉得看不到希望,没有努力下去的必要了。
但直到看到这句话:
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会看到希望。
有太多人,把这两件事搞反了。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出了名的“笨”。
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考秀才,考了四次都落榜了。但他没有气馁,第五次终于获得了“佾生”资格,指的是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下次可直接院试,不必县试、府试。
第六次考试,他还是落榜了。
终于在他23次那年,第七次秀才考试中入围。
就连藏在曾国藩家中的贼,听到他一篇文章磕磕巴巴了两个时辰也背不下来时,忍无可忍地跳出来对他说:
“就你这头脑,别读书了,种地吧。”
那时的曾国藩,是典型的努力了还看不到希望。
但他赢就赢在了那股韧劲上,一次不行就两次,十次不行就二十次。
最终,他成功了,历史记住了曾国藩这个“笨人”的名字。
希望是不会主动走向你的,你需要迈出脚步一点点去接近它。
你就站在原地,怎么有资格抱怨看不到希望呢?
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
下班后躺在床上看个电视剧和坐在书桌前学习哪个舒服?大快朵颐各种美食和运动健身哪个舒服?周末逛街看电影和去培训班提升自己哪个舒服?早晨睡个懒觉和早起读书哪个舒服?
答案当然是前者。
是啊,谁不想每天过得舒坦一点,可是这一时的“舒服”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是看到别人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时的不甘却又无能为力,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平庸但也只能终日碌碌无为。
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需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说,你现在追求的所谓舒坦日子,说不定哪天就会给你的生活来一记重重的耳光。
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自己
看看收藏夹里收藏的各种书单、电影、健身视频,你点下收藏的那一刻你心里想的是不是留着以后有时间了再看呢?实际上,你以后再点开它们的几率几乎为零了。
你总是觉得,未来的你比现在的你更自律更能抵抗诱惑,未来的你热爱运动,未来的你能够沉迷学习无法自拔,未来的你能完成自己制定的每一项计划。未来的你就是一个盖世英雄,能做到今天这个懒惰颓废的你所做不到的事,承担今天的你因一时放纵所导致的所有恶果。
但等你真正到了“未来”那一天,你会发现,你还是你,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然后你会把希望又寄托给那个自控力更强的“未来的自己”,就这样不断循环下去。
你给未来的自己做出种种设想时,是处在一个不考虑任何附加因素的绝对客观的条件下。今天工作好累,那就改天去健身吧;这个周没有时间,下周再去上那无聊的英语课吧。
你没有考虑到,未来的你也会觉得工作很累,也会觉得没有时间,今天的你为了逃避所用的每一个借口,都可能被未来的你“借鉴”过去
所以, 最重要的还是这四个字:把握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