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看网络小说,比起传统的、经典的作品,总觉得有些“低俗“,甜宠、悬疑、直男等等,只觉得满足了人最表面的感官需求,没有促使人思考引起共鸣的内容,总觉得太肤浅了。想起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在西北的窑洞中住了几年,每天靠两顿饭、大量吸烟和强大的毅力度过那段孤独、艰苦的岁月,才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看完这篇文章,对网络作家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其实同样孤独和辛苦。比如,我给自己立下每日千字的FLAG,得到大学期间输出10万字的文字,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陪伴,我已经觉得非常吃力了。这些网文作者每天要输出6000字,还要最起码坚持两年!很多大神还不止于此,太值得尊敬了!同时,比起路遥这些传统作家,他们又是幸运的,互联网时代,有网文平台的陪跑,陪跑员们利用各种方法激励、陪伴孤独的创作者们,让他们的产出量更大,读者更多,为互联网时代创作出更符合当下读者口味的作品。五元文化这样的平台同样让人敬佩。
阅读完这篇逻辑,觉得可以用在有"成长"的场景中,比如企业的成长、团队的成长、孩子教育的成长、个人的成长等。
#笔记
第一,要用最小反馈和即时反馈,把反馈的周期缩到最小,保证创作者思路上的可持续;
第二,要给榜样,更要帮助作者找出可触达的阶段性目标,保证创作者行动上的可持续;
第三,奖励创作者一切自律动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在奖励规则的设置上,留出弹性,让创作者有休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