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学渣”女儿的抖音视频火了,引发了一系列对教育的争论话题,我在这里也想插一句:“接受平庸的孩子之前,先搞清楚何为平庸?”
何为平庸?用社会功利的眼光来定义:在学校成绩差的,工作后“碌碌无为”的,就是平庸。而且多数人把这顶帽子默默扣在自己孩子和自己本身头上。然而,我们一直被误导了。
何为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
读了这段话,你是否认同?我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平庸不可以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不可以用获得多高的职位、荣誉和金钱来判定。平凡之人,不可以与平庸画上等号。
你的身边是否有你所认为的“精英人士”?他们或财力雄厚,住豪宅,开豪车;或位高权重,呼风唤雨;或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在他们定义的“成功人士”光环之下,我们这些无钱无权无名之辈卑微到了尘埃里。可是你看到他们的灵魂了么?在光鲜的外表之下,你是否看到与外表不相称的“灵魂”?如果他们罔顾法纪,追名逐利,不也是“庸人”一个?反之,小人物也有可敬之处:热爱生活,心怀善良,吃苦耐劳,敬业乐业,至情至性,用“干净”的双手造福社会,不也是“伟大”?
作家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概括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句话打脸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证明了平庸与学历无关,平凡不等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