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说得好,“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惊蛰过后,时光刚刚迈进三月,东海县白塔埠镇土地上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以及农机手,围绕新的一年家中经济增长点,纷纷着手布局,自我规划。
一、应季水果,丰富了年味
“今年从元旦节开始,我们连云港市中荷农业生态园36亩大鹏蔬菜—樱桃番茄西红柿,黑宝石番茄西红柿等口感香甜软糯的系列品种就陆续开始上市,每逢周末,来自于海州、东海等地的观光游客,喜欢乡村一日游,开着私家车,有的结伴三五个家庭,五六辆轿车,有的喜欢单车游玩,经过白塔埠镇时,总会顺便光顾我们的生态园,采摘一些水果西红柿回家,春节期间,更是达到了高峰,每天都会有游客过来。”当笔者询问合作社的收入,中荷合作社社长徐勇打着哈哈,满脸的微笑,掩盖不住内心深处的喜悦。“小伙子,旁边的女孩是你女朋家吧?算你有眼光。带着我们合作社的‘红颜’草莓,正是验证了那句话,人生不能‘莓了红颜’帅哥你说是不是啊?”3月9日,又是周末,“丽人节”刚过,东海县白塔埠镇中正家庭农场美女农场主赵银芝风趣幽默的调侃,前来采摘的小哥哪里能够拒绝如此美意?春节前后,白塔埠镇规模型家庭农场、农业生态园,已经达到37个,猕猴桃、西红柿、各类品牌口味的草莓、辣椒、黄瓜、茄子、甜瓜等应季水果,极大地丰富了春节时候的年味,满足了春季千家万户餐桌上的需求。
二、购得应手货,增收底气足
“刘老板啊,你家今年打算机插秧水稻的品种还是去年的华粳五号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来自于东海县驼峰乡的一个种地大户,提前向白塔埠镇前塘村机插秧大户刘守帅预定350亩大田秧苗。目前,刘守帅的100多亩秧坂田的预留地,早在春节前就被深翻动土。开春之后,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东海农机市场,询问农机销售商,今年的购机补贴力度,计划在原有三台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的基础上,重新购置两台,确保满足机插秧农户的需求。而“东海县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前年开始连片流转土地4200亩,由于水源限制,一直难以实现水稻机插秧。近年来千方百计疏通改造现有土地水源结构,今年全部可以实行水稻机插秧。本年度也在计划购买三台高性能插秧机。该合作社麾下经营的项目涵盖粮食烘干,深度加工,家庭农场,餐饮服务,机插秧,秸秆打孔,土地深耕,机械收割,工程承包等若干个行业。“干什么都要有应手家伙,这样才能有底气。”社长马士会讲的道理非常朴素,却也非常真诚。
三、潇洒走四方,麦客喜洋洋
东海县农业机械收割机,作为全国跨区作业最早的地区,绝对离不开白塔埠镇农机人的积极参与,同时给予农机人丰厚的回报。阳光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带着这样的好心情,笔者曾经作为乡镇多年农机行业服务人员,随便去乡下走走,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这不,刚刚从311省道前圩村后下来,穿过地下涵洞,往前150米,再右拐往西150米,就看到一户阳光房的走廊里,一群农机人聚集在一起。史南成,李发军,李大山等,争先恐后打招呼,我问他们在一起干啥?“最近想抽空看看把大家的联合收割机挨个保养一番,几个人一起动手,一台一台轮流保养。”史南成告诉我。他们这样的合作已经有七八年了。每年从四月二十日前后,外出作业的收割机,就会陆续南下,然后六月初回来,七月初又出去,直至八月中秋节再回来一次,然后直往东北,十一月回返。过去,人们把麦收时节外出帮助大户人家抢收小麦的打工人叫做“麦客”,他们的一路艰辛,令人不堪回首。如今,人们又把这样一群自由组队的联合收割机的跨区作业,叫做“当代麦客”。据初步统计,截止去年底,白塔埠镇拥有联合收割机340台,常年外出跨区作业的就有260台左右,按照每台每年纯收入12万元,仅跨区作业一项,每年可实现收入3120万元。“辛苦是肯定的,但是确实也看了风景,开拓了眼界。”机手李大山笑眯眯的说。